李基点了点头,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然后便示意诸葛亮坐下后,目光于屋内的这一片幼苗的身上一扫而过。
于颍川郡之时,李基便萌生了广收幼苗的想法,准备慢慢培养出一批真正忠于刘备的班底出来。
仁德书院尽管每年都能输送不少人才,但大才却是不常有,这并非是仁德书院的模式培养不出大才,而是大才苗子并非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
百分之一的天赋,便足以碾压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而如今屋内的二十余人,便是这半年来李基自大汉各处挖掘而来的幼苗。
其中最为年长的,便是徐庶、石韬之流,已渐至及冠之年;最为年幼的,便数陆逊、孙权、朱然之流,尚未及十岁。
在得知李基准备广收门生后,莫说是诸多扬州之外受李基相邀而来的幼苗,在扬州内部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无数世家争相用尽手段想将家中适龄族人送到李基的门下。
类似于孙权这情况,孙策如今不在扬州之内,可为了推动孙权可以拜于李基门下,原本还在为孙坚守孝的吴夫人不惜亲自上门找到刘备,再通过刘备恳请李基收下孙权。
所以,李基即便本来不打算将孙权收下。
可碍于刘备似乎是彻底被吴夫人给走通了后门,让刘备一连提了两次,李基也不便驳了刘备的面子。
不过在坐的幼苗之中,李基最为看重的无疑还是诸葛亮、庞统以及司马懿这三人,这三人正好凑够了一锅龙虎凤。
稍次一点的,则是徐庶、陆逊、朱然之类,其才足以坐镇一方,可为柱石;
再次的,便是石韬、崔钧、孟建之类,亦均有郡守刺史之才,治理一地不是难事。
因而,李基对于这一屋高质量幼苗的期望甚高,每七日都抽出半天亲自进行授课解惑,余下时间便准备让他们在仁德书院内自学,或跟随书院其余教习学习。
且在洛阳带回的海量竹简,也尽数印刷成书籍在仁德书院内设立藏书阁进行存放。
作为李基的门生,他们可以随意地进入藏书阁中借阅。
有如此资粮,只要是稍有上进之心者,进步速度定然远超原轨迹。
只不过与李基大感顺心的诸葛亮不同,庞统那是有着满腔的傲气兼嘴硬。
至于司马懿,那更是一副泯于众人的模样。
并不是说司马懿菜,而是司马懿不仅仅特意选择了一个不前不后的时间持书信拜访李基。
李基多次有意无意的考验下,司马懿所展现出的能力也是始终保持着比石韬这类垫底的略高一二分。
‘年纪轻轻,就已经学会精准控分的小阴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