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做到我们想不到的事情

这几年,华国新能源市场风起云涌,各路造车新势力逐一倒下,比当年的智能手机大战还要更加惨烈。

无论你背靠哪路巨头,过去有什么样的辉煌历史,都在这一轮竞争中需要从零开始。

其中华国的新能源车企大获全胜,背后第一大赢家自然是华国方面,华国获得了技术创新、税收、就业等各方面的红利。

更重要的是,过去要给国外总部的利润,现在都变成国内的利润,每年光是汽车行业的自给自足,都能省下一大笔外汇。

第二大赢家则是华尔街资本,华尔街资本在2025年和2026年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成为了两家一线华国新能源车企业的控股方,并在低点大手笔买入新能源车企的股份。

这是因为新能源车最大的成本就在锂电池,锂电池背后的锂矿是可以像其他大宗商业一样被操作的。

华尔街先是打压锂矿价格,各路资本纷纷出来放话,大致意思是尽管今年锂矿已经是相对低点了,但明年价格仍然不会暴涨,最多涨个20%。

然后对于华国企业在全球锂矿中的布局,要么通过政府层面施加压力,逼迫你将其出售给西方企业,要么就是在锂矿暴涨的时候让其无法开工,无法正常开采,用类似价格进一步推高锂矿价格。

在锂矿价格处于低位时候大肆扩产,把价格打到没有利润,涨价就要面临车卖不出去,不涨价面对锂矿价格一天比一天高的局面,卖一辆亏一辆。

这些新势力们倒下的速度比预期更快,除了少数头部的还能撑住外,其他所谓一线倒下的姿势都要远比外界想象的更难看。

对华尔街来说,无非是当年华国大豆攻略的又一次重演,以抄底价格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对华国新能源车企的收割。

也正是因为有这轮收割,所以后续象党开放华国新能源车进入阿美利肯市场才会如此顺利,放开是放所有华国新能源车企进来没错,但真正能够大量铺开销售的,那可都是实际控制人已经换成华尔街的华国新能源车企。

就业、税收和技术留在了华国没错,但华尔街也从中吃到了很大一块蛋糕。

过去霓虹车企在阿美利肯卖的飞起,霓虹车企来帮阿美利肯的华尔街资本们赚钱,现在华国车企在阿美利肯卖新能源车,背后赚的盆满钵满的仍然是华尔街资本。

阿美利肯的打算属于顶级阳谋,把华国算的死死的,因为对华国来说,头部他们会保,但中间的那些所谓新势力,是没有保的理由也保不过来。

所以在这一轮的新能源浪潮中,华国和阿美利肯都是赢家,输家是谁?最大输家自然是霓虹,其次是德意志。

华国能靠制造业赚钱,阿美利肯能靠金融业赚钱,霓虹和德意志这两边都不沾,不就只能当蛋糕了么。

当然华尔街也不是万能的,他们能够吃到的也是华国愿意让他们吃的蛋糕,像真正的优质资产,哪怕华尔街能拿到,华国也会逼他们吐出来。

比如像光甲航天当年融资是有华尔街资本像高盛这种入场的,后来也被燕京方面逼着你吐出来。

要是换霓虹或者欧洲,这类资产就不是你逼华尔街吐出来,而是华尔街逼你全部卖给我了。

这就是国际商业法则中赤裸原则的体现,也是为什么阿美利肯看不惯老中,因为他们没办法肆无忌惮地从老中这切蛋糕走,想切还得获得老中的默认。

回到Space,来的车评人有好几十号人,其中不乏冤家。

同行是冤家真没说错,毕竟大家都吃这碗饭,消息平时整个圈子里都共享,大家隐隐之间有点竞争关系。

可能之前你红,他捧着你,后来他比你红然后不搭理你,你自然就嫉恨上。

像震哥和韩璐就属于原本韩璐是他上级,估计当年就看韩璐不爽,后来震哥出来自己干,双方隔三差五开掐,互相阴阳怪气两句。

哪怕是有矛盾的双方,在知道对方会来的情况下,也都来到了现场。

由林甲出马来和他们交流:

“刚刚各位应该都看了保密协议的条款,因为我们的车还是测试车,它和最终上路的形态还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不得不有保密要求。”

下面大家响起的回复都是“能理解”,“这行行规就这样”,“之前没少签保密协议”等等。

总之哪怕有人因此不满,也没谁会把不满摆在明面上。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想改名,但是内部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如果我们的车不够好,它没有办法满足大家对光甲这个品牌的期待的话,那还不如不改名。”林甲说。

“所以这次请各位一线的车评人来,是希望各位能够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给我们一些建议。

就是如果这台车是光甲汽车,光甲汽车S1的话,你们觉得是否符合你们对光甲这个品牌的期待。

就当成是上市第一次看到,你会觉得是哇塞太厉害了,不愧是光甲造的车,还是说觉得就这?还以为多厉害呢,结果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