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对付地主的手段

除了新型海船,大明也开始派人勘察和准备兴修水利。

只要各地修好良好的水利工程,不论防灾还是灌溉,都可以给地方带来安宁和富裕几百年。

另外就是道路,道路修建和维护也将由国营的工程队承建。大家必须用同样的规格来建造,剩下的就是内部的优胜劣汰和工程队之间的相互竞争。

周宇是不会把重要的公共设施建设交给私企的。私企私人只会以利润为导向,如果没有利润就不做,利润微薄也会用牺牲质量的方式压低成本来挣钱。私企建造影响最大的则是耐用性,为了接新订单,他们会在公共设施的耐用性上搞小动作,让这东西快点坏,坏了就有新订单去建新的了。

除此之外规格也是一个大问题。私企泛滥的话,各处建设规格不统一,今后出问题了,私企倒闭了,规格都搞不清楚,到时候难道把东西刨掉再建一遍?

国营的工程队或者厂子,因为目标是完成朝廷给的任务,然后赚工资和奖金,他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所以质量上有保障的底线要高得多。

哪怕这里修个东西建个东西没利润,可是放到全国一盘棋或者更大的区域来看,可能是保障两个地区的发展或者抵御灾害的。更甚至可能就是用于更好地维护某地统治的。

不能什么都拿短期的利润算。

不论是加快了某些区域的发展速度获得更多税收,抵御了多次灾害减少了损失和救灾支出,还是某地大明的统治度上去避免了内乱,将可能的军费支出消除,都是短期利润永远无法顾及的东西。

如果是几年换一次的皇帝,几年就换一次的首辅宰相,为了自己的政绩去追求短期利益,长期下来整个国家都不会有什么大工程大发展。除非他们愿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将自己的政绩被后任或者后几任全领走。

远见对一国领袖来说太重要了。

兴汉的刘承曜、北原的兀里烈都没有什么远见。

兀里烈要是做好了对付兴汉堡垒的准备再开战,那么说不定现在坐江山的就不会是周宇而是他。

刘承曜要是咬牙收集、购买马匹建设马场,撑五年下去马场规模足够大,那他起码有骑兵可以反制胡骑。只要有一支骑兵在旁边遮护,胡骑对付兴汉步兵的时候就没办法占据全部主动。

兴汉和北原的战事会完全不同。

他们都急急忙忙地盯着短期利弊,一个急匆匆地开战,一个修修补补拆东墙补西墙,都没有这场战事会绵延八年的远见。都想着只要再撑过去一年就行了,对方肯定要支持不住了。

结果就是他们一起当了大明的俘虏,在大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教育也是远见的一种。

如果不普及教育,那些平民中的天才很难冒头,一切知识又被富人、地主官僚阶级垄断,最后不论怎么科举,他们都能在官场上再次布满他们的人。

想要打破知识垄断、权力垄断,那就得至少执行扫盲,然后那些平民中的天才拥有了自学能力,有能力自然就会冒头,会被周宇看到并提拔。

他们从底层崛起,亲身体验过民间的疾苦,那么他们制定的政策就不会完全脱离实际,或者把平民百姓排除在外,而是更实际更好执行,更受欢迎的。

再怎么被官僚地主阶级拉拢,人才也会源源不断冒出来,他们根本拉拢不完。全拉拢的话他们得出让大量原本是他们的利益。而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地主官僚阶级把他们自己的利益当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