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放犯、一个江湖游医,在混乱动荡的形势下,凭借过人智慧和不懈努力,加上一点因缘际会,竟一路攀爬到了权力顶峰,实现了跨阶层的跳跃式发展。
但对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来讲,顶点还远未到达!之前的种种奋斗,不过是达成夙愿的铺垫!
以郑注的发展势头看,进入宰相班子是迟早的事,但有人不愿意了——此人正是李训!
李训能有今天成就,全凭郑注帮忙。他最清楚郑注的能量有多大,他可不愿在今后的权力博弈中,平添这么一个强大对手。
于是,他去找郑注商量,希望郑注能到邻近藩镇任职,理由是诛除阉党最好能有外部力量支持。
这话听着确实没什么毛病,郑注欣然允诺。
太和九年(835年)九月二十五日,朝廷颁诏,调任凤翔节度使李听为忠武节度使,任命郑注为该镇节度使,实现了他从部委领导到藩镇节帅的第四次转变!
临行前,郑注、李训暗中密谋,制定了行动计划。
两人约定,郑注一到凤翔,先从军府挑选数百勇悍士卒担任亲兵。而后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守澄出殡当天——以送葬为由,人人手持哭丧棒,腰悬利斧开进长安。
李训则负责奏请文宗,下令让中尉以下全体宦官集结到浐水,替王守澄送葬。待郑注所率亲兵入城,立即派人封锁城门,将阉党斩尽杀绝!
这一计划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原因有二:
其一,王守澄身为阉宦之首,在宦官集团威望极高,朝中多数掌权宦官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让他们送葬礼所应当。
其二,浐水位于长安市郊,距宫禁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加之外无敌情,神策军不会随行护卫。同时,宦官们参加葬礼,也不可能携带武器,此时动手大事必成!
可惜李训压根儿不愿采用,因为计划是郑注所定,人是郑注所出,事情一旦做成,功劳定然全归郑注所有,那他图的是什么?
李训当然有自己的小九九!
待郑注离开长安赴任,李训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整。
他将大理卿郭行馀、户部尚书王璠、太府卿韩约三个文官,分别任命为邠宁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
让郭行馀、王璠以赶赴军镇报到为由,在长安招募士卒作为部属;又安排京兆少尹罗立信代理京兆尹,李孝本出任御史中丞。
郭行馀、王璠、韩约、罗立言、李孝本五人,都是平时与李训交往密切之人,因此将他们分别放置要地。
李训的想法是,动用邠宁、河东两镇招来的士卒,加上左金吾卫、京兆府,以及御史台所属吏卒,先诛杀宦官、再除去郑注。功成之后,天下将尽归他李训所有!
只是这一想法看似周密,却隐含着一个致命弱点。让三个从未有过军中经历的文臣,去指挥部伍、手刃阉党真的可以吗?
十一月二十一日,距离王守澄的葬期还有六天,李训提前动手了!
清晨,文宗照例临幸紫宸殿参加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没有上报平安,却出列奏称:“昨晚在左金吾卫听事处后院,一颗石榴树上发现了甘露。这是天下升平的瑞征,特此恭贺圣上!”随即舞蹈再拜。
宰相李训也率百官道贺,劝文宗亲临现地,接受上天福佑。文宗很高兴,与百官转往含元殿。令李训带中书、门下相关人员查验,等了很久一行人匆匆返回。
李训说:“臣带人查验,不太像是真的甘露,建议先别急着公布,以免有误!”
文宗诧异的问:“怎么会是这样!”
转头看向神策左、右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示意二人再去验看一下。
仇士良、鱼志弘前脚刚走,李训立刻征召郭行馀、王璠,让他们过来接受旨令。王璠当即怂了,浑身抖若筛糠不敢向前,只有郭行馀一人来到殿下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