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卿抿嘴一叹,道:“朕总觉得元人突然派出这么一个官员南下,恐非善事,众位爱卿可有何想法?”说完,目光搜寻场中诸人,却没有一人跟他有眼神上的互动。
唐海刚站在那,心里想着昨晚上刘天瑞的话,见场中诸人都不答话,咬咬牙道:“陛下,臣有一猜测。”
难得有人回应,赵世卿道:“唐爱卿请讲。”
唐海刚不紧不慢的说道:“前次朝会时,已得知这巴日尔的来历。他是元朝国师也呼温的学生之一,之前从未在元朝中担任职务,这一次担任贡赋检点官,有说是国师在给他铺路。如果真是也呼温在替他的学生铺路,担任的又是贡赋检点官这个三十年未曾出现的官职,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贡赋。”
众人听了唐海刚的话,都是一阵牙疼。要不是两百万两银和两百万石粮压着,朝廷财政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其实,场中诸人得知巴日尔的官职后,首先想到他南下的目的就是这一着,只是这主要涉及到户部,最终恐怕还必须得答应元朝增加贡赋的要求,所以没人愿意说话,害怕这事落到自己头上,唐海刚身为户部尚书,最终怎么躲也躲不过,所以才会当出头鸟。
就在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时候,唐海刚却接着说:“不过,臣认为元朝大汗的目的并不在此,或者说是想以增加贡赋为由达到其他目的。”
“关口还是巴日尔是国师也呼温的学生这一特殊身份。也呼温这些年在做什么?一是辅助忽里温登上汗位,二是推行代金券之策。尤其是忽里温登位后,代金券已经在元朝全面铺开,至少他们所说的中原汗国已经强力推行。那么,巴日尔南下,是否会是要我朝也接受使用代金券呢?臣以为极有可能。”这一说法倒是新鲜,不仅赵世卿睁大眼睛,就连一直闭目的杜文心都睁开眼睛看了眼唐海刚。
等众人消化这段话后,赵世卿就开口问到:“巴日尔突兀南下,唐尚书如此一说,倒是极有可能。不论是元人要求增加贡赋,还是要求朝廷使用代金券,众卿以为如何应对?”
皇帝一问,众臣一时陷入沉静,倒是大理寺卿张志荣开口问道:“唐尚书,这代金券所谓何物?”
唐海刚答道:“代金券就如同钱庄的银票,银票是钱庄私人发行,可在指定钱庄兑换成等额金银。代金券是朝廷发行,也可在指定地方兑换等额金银。”唐海刚这一解释,一些不知道情形的大臣倒是松了口气,纷纷说这样一来倒也不算是坏事。
当过户部尚书的周秉政却站了出来,道:“当然是不可答应,代金券本质上乃是朝廷铸币,朝廷以铜银锡等比例制出铜钱、银宝,还算有金银实物,朝廷从中还能获利。那代金券却只是一张纸片,是以朝廷信用为基础发行的,一两银是一张纸片,成本恐怕最多五分,一两金也是一张纸片,成本还是五分,那元朝所获之利也太大了。除非我朝也能发行代金券,而且可在元朝通行,否则绝不可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