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魏鸿儒,也很偶然。
十来年前,西门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新开建一个商住小区,在地基开挖中,意外挖到了两个陶罐。这时的西门盛出道还不久,没有商战经验。毕竟,已经文探过了嘛。挖到了陶罐,别吱声,神不知鬼不觉地接着干就是了。
可干活的施工队把这事儿就嚷嚷开了,结果,魏鸿儒就带着人来了。当时的魏鸿儒,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驻古阳组组长。陶罐一鉴定,是汉代的。这就意味着,出土陶罐的地方,可能有古墓。魏鸿儒就明确指示,工程停下来,待考古结束后,再复工。
这一停,就是个把月。遇到下雨天,考古现场还得暂停作业,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考完,把西门盛急得嘴角都起了泡。
他能不急吗?银行的贷款,每天都是多少利息啊。给购房者也有交房日期的承诺,单方违约当然还得赔付违约金。最关键的是,当时的房价太他娘的喜人了,已经达到了峰值。如果能科学组织,交叉施工,赶赶工期,早日完工,那么,尚未预售的现房就能卖个好价钱。
可是,这一美好愿景,眼看就要被不紧不慢的考古发掘化为泡影。
情急之下,西门盛怀揣十万元现金,私下找到了魏鸿儒,请他给予关照。原以为,魏组长会推让一番,可西门盛想错了,人家几乎很顺理成章就收了。当然,考古队很快就撤了场,作出了书面答复:考古完毕,可以恢复施工。
不打不成交。从这以后,西门盛隔上数月半年,都要与魏鸿儒坐坐,渐渐有了往来。
在西门盛看来,平时有了交往,遇到诸如考古耽搁工期的麻烦时,用到他魏鸿儒就水到渠成了。孟尝君为什么要养那么多鸡鸣狗盗之徒呢?不就是以备不时之需嘛。
再者说,魏鸿儒呢,即便是个伪君子“伪”鸿儒,但好赖是个文物方面的专家,能与这些专家称兄道弟,附庸风雅一把,也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西门盛的层次就不是土包子式的暴发户了嘛。
这个魏鸿儒很能折腾,仕途上也是顺水顺风。六年前,考古研究所改名研究院,他当上了主抓业务的副院长,两年前,他如愿坐上院长的宝座。
魏鸿儒当副院长那几年,西门盛每次到景州,只要他人在省城,都要约出来坐坐。西门盛对于文物的兴趣和常识,一多半来自于魏鸿儒。
四年前,西门盛曾从别人手中得到了一幅启功老人的书法,想在需要办事公关的时候,送给省市的大领导,但不辨真伪,怕反而耽误大事,就拿到省城,让魏专家帮忙鉴定鉴定。魏鸿儒端详了老半天,还拿起放大镜左瞧瞧右看看,最后,放下了放大镜,摇了摇头,说,这是幅赝品。西门盛大失所望,说,既然是赝品,我对书画之类的也不感兴趣,本就是准备送人的,就留给魏老兄你玩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