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久知而不用,常见而不识

新语新编 山重疑路 3370 字 6分钟前

司马绍倒也没太在意,

问道,

“哦,

既然你说是聚贤楼,

那,

你聚集的贤士在哪里哪?”

温峤大手一挥,

掠过席间的江左八达,

说道,

“这不就是贤士嘛,

殿下何必再去找寻?”

司马绍笑了笑,

说道,

“可江左八达,

讨华轶的时候,

我就认识了,

认识的比你早的多,

你怎么能把我的老朋友,

当做新朋友,

再介绍给我哪?”

温峤挥了挥手,

说道,

“殿下这话就不对了,

知而不用,

那就是不知。

见而不举,

那就是没见到。

殿下虽然早于臣,

与江左八达结缘,

但却是见而未识,

始终以常人对待,

自然不算是见贤。”

司马绍为温峤这段话,

鼓了鼓掌,

说道,

“说的好,

我就是要太真这样的,

想说真话,

会说真话,

敢说真话的人,

为我款待天下贤士,

这东楼,

你起得好,

钱,

要是不够,

再和我说。”

温峤嘴角一扬,

给王羲之递了一个眼神,

手往前一摊,

说道,

“你看,

我说什么来着?

殿下重贤不重财,

掏钱吧。”

王羲之不情愿的向后挥了挥手,

不多时,

几个小厮就抬着一个箱子走了过来,

温峤上前打开,

白花花的银子,

差点给他眼睛亮瞎。

温峤拿出一只来,

咬了一口,

说道,

“这是殿下的仁德赚来的,

本来哪,

是该归殿下的。

但是哪,

大家都知道,

殿下他,

视金钱如粪土。”

司马绍在一旁急的直跺脚,

好嘛,

好不容易见到一次回头钱,

怎么就粪土了?

还没等司马绍开口,

温峤一拍胸脯,

就给他做了主,

说道,

“殿下,

真正懂的不用说,

说了还有什么意思?

臣懂你的心思,

你是想分给天下寒士,

来来来,

见者有份,

一人一锭。”

温峤嗓子刚扯出去,

箱子的底就露了出来,

再看过去,

大家又已经坐好。

温峤笑了笑,

说道,

“殿下,

臣今天为殿下造了一窟。

殿下是不是该赏一赏臣?”

司马绍心里不得劲,

明明都是自己的钱哪,

怎么从这两货手里一走一过,

道好像是自己又欠了他们的哪?

不过,

转念想想,

之前王羲之、温峤那句话,

说得好,

“当今天下,

要么是他的,

要么是郑阿春那个儿子耀祖的。

成王败寇,

输了,

司马裒就是前车之鉴。”

司马绍想到了这里,

也就没那么心疼了。

说道,

“这样很好,

不过,

还不够好,

还是太小家子气。

我已经奏请父皇,

给投剌劝进的百姓,

都进爵一等,

为司徒吏,

免除征役。

国有喜事,

应该与民同乐嘛,

当然了,

我的意思,

绝对不是鼓励大家,

临时抱佛脚,

为了免役,

才去劝进。”

司马绍此话一出,

席间已经有人坐不住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爵位在身,

有些人,

或者他们家的亲戚,

总有受征役之苦的。

司马绍这一句话,

相当于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不多时,

本来就热闹的八达席,

更加的拥挤,

人人都想给司马绍留个印象分。

司马绍挥了挥手,

说道,

“我父子渡江,

是与民同乐,

不是与民争利。

但有所取,

皆用之于民。”

司马绍的发言,

也吸引到了高坐台上的太保、司徒、骠骑,

三人走下高台,

来在人群的外围。

司马羕看看左边的荀组,

又看看右边的王导,

捋了捋胡须,

说道,

“此时此刻,

恰如彼时彼刻。”

荀组也附和道,

“是啊,

太保说的对,

江山有此等明君,

社稷有这等贤嗣,

是国家之幸。

骠骑将军说哪?”

王导也附和道,

“这无福之人跑断肠,

有福之人不用忙。

下官摆这一席酒宴,

想讨好同僚,

没想到,

还是落了下乘。”

司马羕摆了摆手,

说道,

“茂弘,

这句下官可不敢当,

谁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