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当林帆从瀑布下走出时,老者早已等候多时。老者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外生之后,便能朝彻。朝彻,便是心中一片光明,不再有任何疑惑。如今,你已做到。”林帆心中充满了喜悦,那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满足,可他知道,这还不是终点,道的旅途依旧漫长。

老者接着说:“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便是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不受表象所迷惑。你需在这山林中,随意行走,观察世间万物,从中领悟道的真谛。”

林帆在山林中缓缓漫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他看到了花朵的绽放与凋零,那一瞬间的绚烂与消逝,仿佛是生命的赞歌与叹息;看到了鸟儿的飞翔与栖息,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又在枝头安然休憩,展现着生命的灵动与宁静;看到了树木的生长与枯萎,它们扎根于大地,历经风雨,从嫩绿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最终又回归尘土,见证着生命的坚韧与轮回。每一个生命,每一种现象,都在向他诉说着道的奥秘,那是一种无声却又震撼人心的语言。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林帆看到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轻盈地穿梭在花朵之间,仿佛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林帆的目光紧紧地跟随着蝴蝶的身影。他仿佛看到了时间的流转,岁月的变迁,看到了万物的轮回与更替。他突然领悟,道,便是永恒,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它既存在于浩瀚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也存在于这一只小小的蝴蝶的舞动之中。

“我见到独了!”林帆兴奋地大喊,声音在山林中回荡,惊起了一群飞鸟。老者出现在他身边,微笑着点头:“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你已领悟了道的真谛,从今往后,你便是这世间少有的悟道之人。”

林帆心中感慨万千,他终于明白,道,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身边,在每一个生命的细微之处,在每一次的领悟与超脱之中。他缓缓转过身,向老者深深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前辈教导,晚辈定当不负所望,将这道的智慧传承下去。”

从此,林帆踏上了新的修行之路。他以道为指引,云游四方,帮助世间众生。他用自己的力量化解纷争,拯救苍生,成为了青岩派乃至整个修仙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修行者去追寻那神秘而又永恒的道,在求道的漫漫长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问女偊说:“你年岁这样大,而容颜却像童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女偊回答道:“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偊说:“唉!怎么可以学呢!你不是能学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的天赋却没有圣人虚心散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心散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的天赋。我想用虚心散淡来教诲他,差不多他果真能够成为圣人吧?道不易学,用圣人之道,去传授圣人之才,那就容易了。我还是有保留地把大道传授给他,三日之后他就能遗忘天下;他既已遗忘天下,我又有保留地把大道传授给他,七日之后他能遗忘万物;他既已遗忘万物,我又有保留地将大道传授给他,九日之后他能忘掉自身;他既已遗忘自身,而后他便能够彻悟;他能够明彻,而后就能够体悟大道,他能体悟大道,而后他就能超越古今的时空界限;他能超越古今,而后他就能达到无生无死的最高境界。死者未曾来,生者未曾生。大道作为万物之宗,无所不送,无所不迎,无所不毁,无所不成。这就叫做‘撄宁’。所谓‘撄宁’,就是说虽置身纷纭扰动、交争互触之地却不受干扰,而后才能修炼成虚寂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