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峻夜至五行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逼利诱之下,才成功策反柳依依。次日,令碧瑶将其送至万花楼,同初霁前往扶云寺,行至半山腰,发现扫径小沙弥,举止怪异。
李峻正要询问,初霁突然上前一步,指着小沙弥呵斥。
“你这小和尚,怎么一惊一乍的?如此无礼,知道这是谁么,这可是……”
李峻闻之,赶忙打断初霁,走到小沙弥面前,半蹲下来。
“告诉哥哥,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清远。”
清远小和尚,显然是被初霁方才吓到了,说话支支吾吾。
“清远,不错,谁给你取的名字啊?”
“是……是广善师傅。”
“那哥哥问你,为什么方才摸你的头,清远显得那么害怕呢?”
见李峻并无恶意,清远放下心来。
“师傅说过,清远的头上有慧根,施主不能乱摸的,不然就不聪明了,不聪明师傅就不喜欢清远了,师傅不喜欢清远,其他师兄也就不喜欢清远了,到时候清远就只能回到先前的山上了。”
或许是年龄太小,不曾见过这等场面,清远竟偷偷抹起了眼泪。
“好好好,哥哥不摸你的头了,好不好,清远来这里多久了?家住在哪里啊?”
“家,清远没有家,这寺庙就是清远的家。”
清远抽了抽鼻子。
“清远没有父母,小的时候,是被花婆婆带大的,后来花婆婆生了一场重病,清远没钱请大夫,花婆婆没几天就走了。”
说着,清远又抹起了眼泪。
“花婆婆去世以后,清远就一个人在山里流浪,饿了就摘些野果子,渴了就喝山泉水,两年前,师傅路过,就将清远带到这寺庙了。”
倒是个苦命的孩子,无父无母,唯一的亲人花婆婆也染病去世了。
“初霁,拿些银两给小和尚。”
“是。”
言毕,初霁取了些碎银子递到清远面前。
“这……这清远可不能要。”
“是不是姐姐方才太凶了?”
“不……不是的,姐姐,师傅说过,清远只是个干杂活的,还不能收取,等到清远成佛之后,才能受到香火。”
初霁转头看向李峻,李峻看向清远。
“既如此,就算了吧,日后让广善方丈多照顾这个孩子吧。”
初霁随即将银两收了起来。
“哥哥认识清远的师傅么?”清远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李峻点了点头。
“那清远怎么没见过哥哥?”
“哥哥来的时候,清远还没来呢。”
“原来是这样啊,师傅可是个大善人,清远有衣服穿,每天也能吃饱饭,就是不长肉。”
言毕,清远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真是个奇怪的小和尚。
“哥哥问你,方才在想什么呢?扫地也不专心。”
“这个啊,方才清远在想句话,想来想去想不通,就失神了。”
“清远想的什么啊?”李峻似乎对这个小和尚很感兴趣。
“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清远不明白。”
“此句选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是的,师傅也是这么说的,哥哥真有学问。”
“清远有什么不懂的么?”
“清远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丰衣足食,才能知道礼节、重视荣辱呢?”
“如果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又如何知道礼节、重视荣辱呢?”李峻反问道。
“师傅也是这么说的,清远还是不懂,清远虽然年纪小,也算小百姓,当时在山里的时候,清远就是知礼节的孩子,花婆婆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无论何时都要知道礼义廉耻。”
“那清远为什么要来这寺庙呢?”初霁突然插了一句。
“当时清远也不肯,花婆婆说过,不能受嗟来之食,后来师傅说在寺中做些杂活,不能算嗟来之食,只能算自力更生。”
李峻闻之,似乎对这个小和尚更加好奇。
“这世上好多事,就像双刃剑一般,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的人富甲一方却信口雌黄,有的人虽衣着单薄却心系天下。”
“哥哥的学问好深啊,这样一来,清远就更不懂了。”
李峻闻之一笑,“清远年纪太小了,长大些就懂了。”
“师傅也是这么说的,大人的世界好复杂。”清远摸了摸头。
“好了,哥哥不陪你了,还要去山上拜访广善师傅呢。”
“好的,哥哥,清远也要继续扫地了,扫不完,就没有午饭吃了。”
“清远小和尚再见。”初霁道。
“哥哥、姐姐再见。”
清远拿起扫把,一会扫地,一会停下,好像在想着方才的事情。
李峻没有在此处过多停留,径往山上走去。
这上山的路,比方才还难走,好在这山间景色秀丽,倒也不觉得乏味。
又过了一个时辰,两人才到达山顶。
果然是高处不胜寒,才登上山顶,便觉得冷风阵阵,初霁见状,赶忙为李峻披上外衣。
这山顶,果然恢宏,座座佛院,叠叠廊房。两路青松,一林翠竹。天边白鹤送祥云,眼前黄鹂鸣古寺。晴日照紫烟,清风拂山岗。真是寂静无尘,蓬莱佛心。
这山顶的香客稀少,远不如山腰那般人多,想必定是在半路就还了愿,并未徒步至顶。李峻又走了数十步,一座禅院映入眼帘。
这禅院甚是气派,快赶上了王府的门面,想必李庚的香火钱并未包括扩建院门,不然也不会如此恢宏。
巨大的院门上有幅牌匾,上面有着鎏金“扶云寺”三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曰“檀香殿里礼佛忘俗尘,松涛林中禅客悟天机”。
李峻走入院中,迎面走来一位僧人,这僧人行至李峻身前,点了点头,双手合十,放在胸前。
“阿弥陀佛,施主可是姓李?”
李峻闻之,不禁诧异,难道这扶云寺的方丈知道自己要来,还是李庚提前通晓。
“是。”
“既如此,方丈等候多时,施主随小僧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