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还有您五征漠北也被一些人称为是漠北旅行团,带着几十万人在漠北观光,除了浪费钱粮之外,并没有什么其它的意义。”
朱棣笑了,被气笑了。
“在我们当代的史学界,对明朝南迁卫所的历史,和其后造成的结果是做了明确责任划分的。用这些学者的话说,将明代中后期边防持续性困难的责任归结到您的身上,目的就是为后来的统治者减少罪过。”
萧盼盼顿了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出自一位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中国明史学会一,二届理事,着作之一就有《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他对您的一系列争议做过一个总结,历代的统治者在制定某一项政策时,都是从现实出发,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才制定与推行具体的政策。”
“至于这些政策的长远效果,还是要看后来的执政者如何推行,更要观察每一项政策究竟能维持多长时间,客观环境的变化。”
“这位教授指出,如果设想大宁卫,东胜卫一直保留,那到了明朝中后期,面对蒙古族的南侵,一个已经堕落了的王朝又有没有能力防守住呢?所以,这件事的主要责任,还是应由当时的统治者来承担。”
朱棣不住的点头,这后世的学者说话就是比那些士大夫讲的清楚明白,真的感觉就完全不是一个教育体系下出来的人。
“关于您的五征漠北,第一次的起因在永乐七年,您派使者前往鞑靼进行一下必要的沟通,结果使者被杀。”
“于是您派淇国公丘福卫征虏大将军,率兵十万征讨鞑靼,但丘福轻敌冒进,指挥失当,与武安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一同战死。”
这一串名字的出现,差点没让朱棣破防了。
听到这个结果的丘福和一众武勋则真的破防了,丘福觉得自己以后肯定没有独自领兵的机会了。
“虽然朱能可不可以打赢是未知数,但至少给了人遐想的空间。还是那句话,朱能在的话,您的北伐不至于那么累。”
朱能确定,以后自己只要不和原来的历史一样早亡,那在军界的地位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丘福的失败,让您决定亲征。”萧盼盼继续说道,“永乐八年二月出发,五月大破本雅失里军,接着击败阿鲁台于兴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