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庄宗李存勖(三十五)

公元923年,即同光元年甲子日,李存勖的车驾浩浩荡荡地从汴州出发,踏上了前往西京(长安)的征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进,终于在十二月庚午日(初一)这一天,车驾抵达了西京。当天,有关部门早已从石桥准备好了盛大的仪仗和法物(皇家礼器和仪仗),以迎接李存勖的驾临。李存勖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进入皇宫大内,开始了他在西京的统治生涯。

辛未日,由于百官刚到西京,李存勖体恤下属,特此下诏放三天假,百官不用朝参(上朝参见李存勖),可以稍作休息,调整状态。壬申日,李存勖开始着手对官员进行任命和调整。他任命租庸使(负责财政税收的官员)、刑部侍郎、太清宫副使张宪为检校吏部尚书,并充任北京(太原)副留守、知留守事、太原尹。

随后,李存勖下诏,改在来年二月一日举行郊礼(在郊外祭祀天地的仪式)。这一决定体现了李存勖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大事的重视。戊寅日,李存勖又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德胜寨、莘县、杨刘口、通津镇、胡柳陂等地,这些都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应派遣专人收殓战士的骸骨,并适量准备祭奠物品,以慰劳那些为国捐躯的亡魂。

同时,李存勖还下诏将伪梁(后梁)的永平军大安府恢复为西京京兆府;将宋州的宣武军改为归德军,汴州的开封府恢复为宣武军,华州的感化军改为镇国军,许州的匡国军恢复为忠武军,华州的宣义军恢复为义成军,陕府的镇国军改为保义军,耀州的静胜军改为顺义军,潞州的匡义军改为安义军,朗州的武顺军改为武贞军,延州改为彰武军,邓州改为威胜军,晋州改为建雄军,安州改为安远军。

此时,淮南的杨溥也派遣使者前来祝贺李存勖登基,称“大吴国主书上大唐李存勖”。据《十国春秋·吴世家》记载,唐朝灭亡后,后梁来告知,开始使用诏书,但吴国并不接受。唐朝李存勖随即改变书信格式,用敌国礼仪,称“大唐李存勖致书于吴国主”。吴王也派遣司农卿卢苹进献金器二百两、银器三千两、罗锦一千二百匹、龙脑香五斤、龙凤丝织品一百件给唐朝,又派遣使者张景回访,言辞礼仪如同笺表(书信)。

己卯日,李存勖下诏禁止屠宰牛马,这一举措体现了李存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庚辰日,御史台上奏说,请求实行本朝的律令格式,但现在访查得知只有定州有本朝的法书(法律书籍)。李存勖闻言,立即下令定州抄写副本进献,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本朝的律令格式。

辛巳日,李存勖下诏将安义军节度使李继韬贬为登州长史,不久又在天津桥下将其斩首。原来,李继韬再次谋反,李存勖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不得不痛下杀手。

甲申日,淮南的杨溥和奚族首领李绍威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这一举措体现了他们对李存勖的尊敬和对中原王朝的臣服。乙酉日,李存勖又任命了一系列官员:翰林学士承旨卢质暂时负责汴州军府事务;礼部尚书崔沂为尚书左丞、判吏部尚书铨事(负责官员选拔);兵部侍郎崔协为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充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卢文纪为尚书兵部侍郎,依然充任集贤殿学士、判院事。

丁亥日,泽州刺史董璋上奏说,潞州发生军变,李继达领兵出城后自刎而死,节度副使李继珂已经安抚了军城。李存勖闻言,立即下诏对李继珂进行表彰和奖励,以鼓励他继续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做出贡献。己丑日,有关部门上奏说,在上辛日(古代祭祀天地的日子)祈谷于上帝时,请奉高祖神尧李存勖配享;在孟夏(四月)举行雩祀(求雨祭祀)时,请奉太宗文李存勖配享;在季秋(九月)大享于明堂时,请奉太祖武李存勖配享;在冬至日祀圜丘(祭天)时,请奉献祖文李存勖配享;在孟冬(十月)祭神州地只(地神)时,请奉懿祖昭圣李存勖配享。李存勖审阅后,同意了这一建议,体现了他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国家祭祀制度的重视。

辛卯日,亳州太清宫的道士上奏说,圣祖殿前的古桧树已经枯萎很久,但现在又长出了一枝新枝,并画下图来进献。李存勖闻言大喜,立即下诏说:“当圣祖旧殿的枯桧长出新枝时,正应和了皇家再造的时期,显现了大国中兴的运数。这与上林苑的枯柳在汉宣帝时复生一样吉祥;与南顿的嘉禾在光武帝时出现相比,这个祥瑞更加超越。应该记录在史册上,以示天下。”这一举措体现了李存勖对祥瑞之兆的喜悦和对国家中兴的期待。

据《五代会要》记载,唐高祖神尧李存勖武德二年时,枯桧树重新开花,但到安禄山僭号称帝时枯萎了。唐明皇从蜀地回到京城后,枝叶又复盛起来。到现在又长出了一枝新枝,长二尺多。

壬辰日,李存勖幸临伊阙(洛阳龙门),欣赏了那里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己巳日,李存勖又任命中书舍人崔居俭为刑部侍郎,并充任史馆修撰、判馆事。甲午日,李存勖任命租庸副使、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卫尉卿孔谦为盐铁转运副使。

公元923年,即同光元年甲子日,李存勖的车驾浩浩荡荡地从汴州出发,踏上了前往西京(长安)的征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进,终于在十二月庚午日(初一)这一天,车驾抵达了西京。当天,有关部门早已从石桥准备好了盛大的仪仗和法物(皇家礼器和仪仗),以迎接李存勖的驾临。李存勖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进入皇宫大内,开始了他在西京的统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