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4年,即后唐同光二年的春天,正月初一这一天,李存勖李存勖在明堂殿接受了朝臣们的新年祝贺。仪仗队威严整齐,护卫如常规一般森严。整个朝廷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似乎预示着这一年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繁荣的年份。
正月初三,南郊礼仪使、太常卿李燕向李存勖进献了太庙登歌酌献的乐舞名。这些乐舞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祖先祠堂:懿祖室用《昭德之舞》,献祖室用《文明之舞》,太祖室用《应天之舞》,昭宗室则用《永平之舞》。这些乐舞名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也彰显了后唐王朝的文化底蕴和礼仪之邦的风范。
然而,新年的喜庆气氛并未持续太久。正月初五,幽州传来急报,契丹入侵到了瓦桥。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朝廷上下顿时紧张起来。《契丹国志》中记载,当时的契丹日益强盛,已经派遣使者到后唐请求割让幽州,以安置其降将卢文进。面对契丹的咄咄逼人,李存勖迅速做出决策,任命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使,率领大军援助幽州,以抵御契丹的入侵。
正月初十,朝廷对已故的宣武军节度副使、代理军州事、检校太傅王瓒进行了追赠,赠其为太子太师。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朝廷对功臣的缅怀和敬仰,也激励着在职的官员们更加忠诚地为国效力。
正月十八,李存勖下诏将朝元殿恢复为明堂殿,又将崇勋殿改为中兴殿。这一改动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朝廷建筑的重视,也寓意着后唐王朝将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新的气象和转机。
正月十九,朝廷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振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李存霸被任命为潞州留后(暂时代理);知保大军军州事高允韬被任命为检校太保。这些任命不仅加强了地方的管理和防御力量,也为后唐王朝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月二十一,泾原节度使、充秦王府诸道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李严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并依旧担任泾原军节度使和秦王府诸道行军司马。同时,李存勖还下诏将应顺门改为永曜门,太平门改为万春门,通政门改为广政门,凤明门改为韶和门,另一个万春门(此处原文有重复,但按原文理解应为另一个或笔误的门名)则改为中兴门,解卸殿改为端明殿。这些改动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朝廷建筑的精心规划和命名,也寓意着后唐王朝将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更加繁荣和昌盛的局面。
在这一天,李存勖还下了一道重要的诏书。诏书中说:“皇家的纲纪已经整肃,皇宫的禁卫也更加严格。凡是宫内的宦官,不应该再住在宫外。命令各道所有宦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连同家眷一起被发送到皇宫,不得有丝毫拖延。”这一诏书的颁布,旨在加强皇宫的管理和禁卫力量,防止宦官干政和作乱。然而,这一举措也引发了人们的议论和关注。因为李存勖在潜龙之时(即未登基前),寺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五百人,到这时加上从各道来到皇宫的宦官,大约有一千多人。他们都得到了优厚的赏赐,穿着华丽的服饰,玩赏着奢侈的物品,被委以重任,成为了李存勖的心腹。在唐朝时,宦官曾担任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等职务,传达皇帝的命令,制造威福,甚至导致了昭宗和李存勖前辈的亡国。因此,人们担心李存勖这一举措会重蹈覆辙,引发新的危机。
尽管如此,李存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策。他或许认为,只有通过加强皇宫的管理和禁卫力量,才能确保皇权的稳固和朝廷的安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宦官势力的膨胀和干政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改革。
新罗王金朴英在这一年也派遣了使者前来朝贡。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新罗对后唐王朝的尊重和友好关系,也彰显了后唐王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正月二十二,中书门下向李存勖上奏了一件关于官告(即任命文书)的事情。他们建议按照本朝的旧例来办理诸王、内命妇、宰臣、学士、中书舍人、诸道节度、防御、团练使、留后的官告。具体来说,就是由中书省贴文到官告院索取绫纸褾轴(即装裱材料),然后交给相关部门书写、印署完毕后进呈李存勖宣赐。至于文武两班官员以及诸道官员和奏荐的将校,则应该到相关部门交纳朱胶绫纸的钱价。这一建议旨在规范官告的办理程序和费用标准,防止官员们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李存勖同意了这一建议,并下令相关部门严格执行。
正月二十三,蜀主王衍写信给李存勖,说有人假冒天使(即李存勖的使者)奔驰传递收复汴州的消息。李存勖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立即下诏捕捉此人。然而遗憾的是,这个人并没有被抓到。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当时通信和信息传递的不安全性和不可靠性,也提醒了李存勖要加强对使者和信息传递的管理和监督。
小主,
正月二十四,有关部门向李存勖上奏了一件关于郊祀的事情。他们建议在郊祀的前两天迎接高祖、太宗、懿祖、献祖、太祖的神主到太庙。然而有人议论说中兴唐朝的国运不应该把追封的祖先和在位的国君混在一起作为昭穆(即宗庙中的辈次排列)。他们认为从懿祖以下应该在代州另外建立庙宇,就像后汉南阳的故事一样。这一议论引发了朝廷上下的争议和讨论。最终李存勖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按照原计划进行了郊祀活动。
同一天,幽州北面军前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上奏说契丹已经退回塞外了。李存勖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立即下诏命令李嗣源班师回朝。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后唐军队的英勇和战斗力,也为朝廷上下带来了喜悦和安慰。
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也在这一天上表请求执行藩臣的礼节。李存勖优厚地回复了他,并对他表示了赞赏和信任。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藩臣的尊重和关怀,也彰显了后唐王朝的包容和开放态度。
正月二十五日,李存勖在中兴殿当面赐给郭崇韬铁券(即免死牌)。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郭崇韬的信任和重用,也激励着其他官员们更加忠诚地为国效力。同时有关部门也上言说皇太后即将到达皇宫,建议李存勖在银台门内迎接。然而李存勖却下诏亲自到怀州去迎接皇太后。这一决定引发了中书省的担忧和反对。他们认为从二十三日后的散斋期内李存勖不应该远出。于是李存勖又下诏改到河阳去迎接皇太后。这一改动既体现了李存勖对皇太后的尊重和孝敬,也兼顾了朝廷的礼仪和规矩。
最后,在这一天朝廷还任命了礼部尚书、兴唐尹王正言依旧担任礼部尚书,并充任租庸使。
公元924年,即后唐同光二年的春天,正月初一这一天,李存勖李存勖在明堂殿接受了朝臣们的新年祝贺。仪仗队威严整齐,护卫如常规一般森严。整个朝廷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似乎预示着这一年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繁荣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