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民俗传承,凝大明之民心
杨英豪在成功处理完赈灾之事后,让受灾地区的百姓逐渐恢复了生机,可他的思绪却又飘向了另一个关乎大明根基的方面——民俗文化传承。在他看来,民俗承载着百姓的生活智慧与情感寄托,凝聚着民心,若能将其好好传承发扬,大明的凝聚力必将更强。
这日,杨英豪在王府中召集了各地有名的民俗学者、民间艺人以及一些熟知地方传统的老者,众人齐聚一堂,虽不明钰王殿下此举何意,但都满怀期待。
杨英豪起身,拱手说道:“诸位,我大明地域辽阔,各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技艺精湛的民间工艺、动人心弦的民间故事等,皆是我大明的瑰宝。然如今,有些民俗或因战乱,或因传承难继,渐有失传之危,本王想与大家一同商讨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我大明的民俗文化,还望诸位畅所欲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率先开口道:“殿下,确如您所言啊,就拿咱这京城的上元节来说,以往那可是热闹非凡,花灯满街,百姓们猜灯谜、放烟火,阖家欢乐。可如今,不少人家因生计忙碌,这上元节的味儿都淡了许多,那些精巧的花灯制作手艺,也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学咯。”
杨英豪微微点头,回应道:“正是如此,民俗文化需代代相传,若没了后人传承,那可就真的消失了。本王觉得,咱们当先从整理各地民俗入手,将那些传统的习俗、技艺、故事等都记录下来,编纂成册,也好让后人知晓。”
众人听后,纷纷赞同,当下便分工行动起来。有的学者负责去各地收集民间故事,听老人们讲述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有的艺人则专注于记录各类民间工艺的制作流程,像剪纸、刺绣、木雕等,从选材到成品,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载;还有的则去梳理各地传统节日的习俗,探究其由来与寓意。
杨英豪也没闲着,他亲自参与到一些民俗的体验与记录中。比如,他跟着一位剪纸艺人学习剪纸,那艺人拿着剪刀,在红纸上灵活翻转,不一会儿就剪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花鸟图。杨英豪赞叹不已,虚心请教道:“老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精妙啊,不知这剪纸可有什么讲究,又该如何传承下去呢?”
那艺人笑着说道:“殿下,这剪纸讲究的就是个心思巧妙,心中有样儿,手上才能剪出好东西来。只是如今愿意学的年轻人少咯,都觉得这挣不了多少钱,不如去做别的营生。”
杨英豪听了,心中思索着,要想让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光靠记录可不够,还得让百姓看到其价值,愿意主动去学习、参与才行。
于是,在民俗资料整理的同时,杨英豪又开始谋划着举办民俗文化节。他想在京城划出一片专门的场地,定期举办活动,展示各地的民俗文化成果,让百姓们都能亲身感受其中的魅力。
杨英豪将这想法与众人一说,大家都觉得甚好,立刻着手准备起来。经过数月的筹备,第一届大明民俗文化节终于拉开了帷幕。
这一日,京城的那片场地热闹非凡,入口处便摆放着各种精美的民俗手工艺品,有色彩斑斓的刺绣作品,栩栩如生的木雕摆件,还有那形态各异的剪纸,引得过往百姓纷纷驻足观看,发出阵阵赞叹。
往里走,是一个个表演区域,民间艺人们正在展示着自己的拿手绝活。有舞龙舞狮的队伍,那灵动的身姿,激昂的鼓点,仿佛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渲染到了极致;还有踩高跷的艺人,扮着各种角色,在人群中穿梭,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戏曲台上,名角儿们正唱着经典的曲目,那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让听众如痴如醉。
杨英豪带着林婉清也来到了这民俗文化节上,林婉清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眼中满是惊喜,拉着杨英豪的手说道:“殿下,您这主意真好,瞧这多热闹呀,感觉大家都沉浸在这民俗的欢乐中了呢。”
杨英豪笑着说:“婉清,这民俗文化可是咱大明的根,只有让大家都重视起来,传承下去,咱大明才更有凝聚力啊。”
在文化节上,还有专门的互动区域,百姓们可以跟着艺人学习剪纸、刺绣,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孩子们围在艺人身边,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老艺人们也耐心地解答、示范,那场面温馨又和谐。
不仅如此,杨英豪还安排了民俗文化知识的讲解与竞赛活动,邀请学者们上台讲述民俗故事、习俗由来等知识,然后让百姓们参与答题竞赛,答对的便能获得一些民俗小礼品。这一举措,让百姓们在玩乐中也学到了不少民俗文化知识,对其越发感兴趣。
然而,民俗文化节的举办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文人觉得这些民俗不过是些“下里巴人”的东西,登不得大雅之堂,认为朝廷应该把精力放在推广儒家经典、高雅文化上,没必要为这些“俗事”耗费人力物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朝堂上,也有大臣站出来反对道:“殿下,这民俗虽说是民间之事,可如今您这般大张旗鼓地宣扬,怕是会让百姓玩物丧志,忘了礼教正统啊。”
杨英豪听了,不慌不忙地回应道:“诸位大人,民俗文化并非什么玩物丧志之举,它源自百姓生活,承载着我大明的历史与情感,是咱每一个大明子民的根呀。弘扬民俗文化,能让百姓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礼教正统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况且,各地民俗中也蕴含着诸多为人处世、家国大义的道理,值得大家学习传承啊。”
朱瞻基听闻此事后,也支持杨英豪的做法,说道:“朕觉得钰王此举甚好,民俗文化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当传承弘扬,众爱卿莫要再多加阻拦了。”
有了皇帝的支持,民俗文化节得以继续顺利举办下去,而且越办越红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京城的百姓踊跃参与,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地方的人,听闻这文化节的精彩,也纷纷赶来。
随着民俗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弘扬,大明各地的百姓对自己家乡的民俗越发珍视,对大明这个国家的认同感也更强了。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民俗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情谊,整个大明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杨英豪看着这因民俗文化传承而愈发团结凝聚的大明,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又在改变朱祁钰命运、铸就大明辉煌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他与林婉清的感情,也在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民俗氛围中,愈发深厚,如同那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一般,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这大明盛世中一抹别样的温暖色彩,激励着他继续为大明的未来添砖加瓦,书写属于这个时代更为精彩的篇章。
第二十七章 民俗传承,凝大明之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