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历史的迷雾

此言实不可信,脑袋都砸烂了,发丧的时候,观看遗体的众多大臣们都是瞎子么?

司马光倒是记录了“开宝九年,帝崩于万岁殿”。

又记载了太祖驾崩之后,宋皇后让心腹太监王继恩去喊赵德芳入宫。

王继恩则违背懿旨,在大雪之夜跑到晋王赵光义家门口,遇见了正在晋王家门口来回徘徊,焦急万分的御医程德玄。

司马光毕竟生活在北宋时期,很多事情那也不是敢随便记录的。

史料中只言片语的记载,我们也只能靠猜测、分析。

一个御医在太祖皇帝即将驾崩之前去晋王府干什么?

时间点掐得真准,来回徘徊,站立不安,难道是请驴车皇帝给他亲哥哥治病么?

下毒。

太宗皇帝深谙此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首流传千年的词作。

一杯牵机毒酒让这位李后主命丧黄泉。

时间再往前倒推,太祖开宝八年,也就是公元975年。

南唐已灭,南方仅剩下一个早已经臣服的吴越政权。

这一年,赵匡胤罕见的让次子赵德昭接见吴越国王。

(长子赵德秀夭折。)

五代开始,凡是开封府尹加封亲王者,那都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而赵二早已经是开封府尹加封晋王。原本这些重要的接见活动都是赵二的活儿。

皇家无小事。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政治信号。

当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时候,赵德昭只有八九岁,还是个孩子。而那个时候赵光义已经近21周岁了。

当赵匡胤黄袍加身,其实一直都在培养弟弟赵光义。

甚至在当时的环境下,太祖皇帝的的确确有一种事不可为的情况下让弟弟登基为帝的考虑。

无他,在动乱的五代时期,墙头变换大王旗的时代。

如何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是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也是最首要的问题。

正如琼州之战前夕赵昺让赵与珞监国,甚至下诏书名言一旦有变兴王即位一样的道理。

世间万物,总是不断变化的,而不可能一成不变。

开宝八年,接见吴越国王的时候赵德昭已经25岁了,早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不是当初那个八九岁的小娃娃了。

父子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