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石树德气急败坏的样子,赵煦心中大呼痛快。
吴居厚这一竹杠敲得确实缺德,效果却是杠杠的,权贵、士绅、富商们又急又气,却也只能无奈妥协。
逃税是事实,就以大宋律法来处理,也够他们喝一壶了,更别说名誉扫地等不良后果。
吴居厚早已将此事禀报上来。
赵煦心知肚明,用这种处理方式来解决逃税风波是上上策。
此举不仅让朝廷收获丰厚,还维护皇族的尊严,同时给那些嚣张跋扈的权贵、士绅、富商们一个响亮的耳光,顺便震慑宵小之辈,让他们不敢再轻易触碰朝廷的底线。
唯一的不好处就是,一旦士绅、权贵联合起来闹,吴居厚就是背锅侠。
这正是吴居厚的忠诚所在。
当年王安石变法时,他就是敢于直面风雨的勇士,充实了国库,自己却背负了酷吏的名号。
如今又坚守初心,脏活累活自己干,自己吃苦,朝廷得利,还让皇帝有面子。
哪怕被误解、被诋毁,被当成替罪羊也无怨无悔。
而他连一个铜板都不会往自己兜里装。
他不是忠臣,谁是?
“石树德,朕听得一头雾水,你一直在喋喋不休诉苦和抨击,未曾提及具体缘由······那个,吴居厚怎么你了,让你如此愤慨?”
刚开始,赵煦还觉得这戏看起来颇为有趣,时间长了便觉得索然无味。
一个虬髯大汉,一把鼻涕一把泪,没激起他一点保护欲,反而产生了上前踩几脚的冲动。
所以他装作一无所知,故意问原因。
“启禀官家,臣家门不幸,家中管事王素荣贪心,竟瞒着臣把一些耕地挂靠在寺庙名下,逃避税赋。”
告御状自然得把自己撇清,让管事背锅,自己就属于御下不严。
这是无心之过,无法重责。
“是臣御下不力,吴居厚查出来此事臣认,臣也配合这个钦差大臣。罚钱、罚地、补税,我都会交,但他勒令我们子弟十年不得科举,入仕子弟三年不能晋升,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石树德满脸哀怨,继续道,“大宋开国以来,太祖鼓励学子科举,旨在选拔贤才,振兴国运。吴居厚私自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违背太祖遗训,还和朝廷公然作对。科举取士乃国之大事,岂容他一语而蔽之?官家,他这是僭越······”
“臣惶恐,若此事成为惯例,恐将寒了天下士子的心,长此以往,国家将失去人才,国运堪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