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改革的起点

拓跋天宝微微点头,又继续说道:“依卿之见,要想改善目前书院的处境,应该怎样入手呢?”

秦煜略作思索,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臣认为书院的繁荣首先是广纳贤士。今书院师资虽好,然数量有限,很难顾及各学科的教诲。”

拓跋天宝轻轻抚须,神情专注,似乎在认真思考秦煜的话:“那我们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再者,臣认为应增设学科,除了文治之外,还应增添武略、天文地理等诸多学问。”秦煜的语气愈发激昂,开口说道:“这样,学子们才能博古通今、文武兼修、名副其实的国家栋梁!”

拓跋天宝点头,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这个计很高明。这样,书院就可以说人才济济,朝廷就会更加巩固。”

“另外,陛下,臣还想请求更改我北戎的科举制度!”

秦煜站在朝堂中央,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陛下,科举制度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根本。然而,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也面临地域差异的挑战,导致优秀人才的选拔并不总是公平。例如,在科举考试中,南北考生的成绩差异明显,南方考生在某些时期表现更为突出,这引发了关于如何保证全国范围内公平选拔的讨论和尝试。为此,我提出重组科举制度的计划,打破这种不公,统一考试标准!”

“重组科举?这可不是小事,秦煜,你想让多少人来参与?难道你不怕地方势力的反弹?”一位年长的大臣冷冷地说道,语气中透着不屑。

“我所谋求的正是全国性的公平与公正。”秦煜毫不退缩,目光扫过众人,“我打算在京城周边也建立皇家书院,广招各地才子,培养真正有识才的学者。”

“这说得容易,但实施起来岂是那么简单?”另一位大臣插话道,满脸疑虑,“诸多地方官吏,未必甘愿释其权柄。”

“吾非望其心悦诚服也。”秦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开口说道“人才的强大才是国家的未来,和那些朝气碰不到的学子比起来,那些地方官员不过就是冢中枯骨罢了,有何惧哉?”

秦煜的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