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谁造的谣

李福是年长的工匠,老实沉稳,做事一丝不苟。

临近黄昏,他带着几个工匠,将新制的拒马和防护盾一一布置在粮仓和铁器铺周围。

这些拒马由粗壮的木料制成,铁钉嵌在上面,放置在入口附近,足以防止野兽甚至敌人的靠近。

工匠们一边忙碌着,一边互相调侃:“这拒马是给雪狼准备的吧?”

“没准儿还真能用上呢,等那群饿极了的狼闻到粮食味儿就懂了!”

李福没说话,只是轻轻哼了一声。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应对狼群,城外流窜的土匪、饥饿的外来者,甚至是一些心术不正的本地人,都可能趁乱来城里觅食。

想到这些,李福不由地望了一眼黑黢黢的粮仓,里面是赫沙城百姓最宝贵的存粮。

李福不敢让自己停下,冬季漫长而寒冷,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命。

这天夜里,几个工匠还在加固粮仓入口处的栅栏。

李福端着一盏油灯走过来,灯火在寒风中微微晃动。

他环视四周,冷清的街道上只余工匠们的呼吸声和偶尔的铁器敲击声。

看着这些同伴们冻得通红的手,李福终于开了口:“兄弟们,辛苦了,明儿要是能赶完,我们再围着炉火喝点热汤。”

“小事儿,李哥!”一个年轻的工匠小罗露出冻得发紫的笑容,“多加固一点心里踏实,不然睡着觉还担心粮仓会出事。”

几人正说着,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急促而杂乱。

李福的眉头一拧,立刻挥手示意工匠们停下,大家安静地侧耳倾听。

黑暗中,脚步声愈发清晰,一道黑影从巷子尽头显现出来,步履慌张。

李福眯起眼睛,定睛看去,那黑影越走越近,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孔,是负责巡逻的兵士小林。

小林气喘吁吁地跑到李福面前,急急道:“李工头,城西的仓库那边……好像有人在附近徘徊,怕不是好人,您要不要去看看?”

李福闻言,脸色顿时一沉。

城西仓库虽然不如粮仓重要,但也是赫沙城的物资储备之地,若是真让人破坏,恐怕城中会更加举步维艰。

他转头看了看几个工匠,点了点头,沉声道:“你们几个继续加固粮仓,我和小林去看看情况。”

说完,他抓起地上的一根铁棍,与小林一同向城西仓库走去。

仓库门口,漆黑的夜色仿佛在默默注视着两人,寒风呼啸着掠过他们的脸颊,卷起地上的枯叶,在半空中打着旋儿。

李福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靠近仓库,眼神锐利地扫过周围。

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一丛矮灌木里,借着微弱的月光,似乎能看到一个影子蜷缩着,试图隐藏自己的存在。

“小林,你去那边。”李福低声吩咐,示意小林绕到影子的另一边。

他自己则稳稳地靠近影子,像一只随时准备扑食的猎豹。

两人慢慢地包抄上去,终于将那人逼到了角落。

那影子见状,慌张地站了起来,满脸警惕地看着李福和小林。

月光下一照,李福看清了来人的脸,那竟是城里的流浪汉老余,一个因战乱流离失所、年纪约莫四十出头的男子。

李福心里一松,语气却依旧严厉:“老余,你半夜摸到仓库做什么?”

老余平时并不惹事,只是流浪惯了,偶尔会到城里的偏僻角落寻找食物。

老余缩了缩脖子,结巴地说:“李工头……我、我也没想偷什么,只是听说粮仓那边多了拒马。

我、我想着来这边看看……要是冬天能分我点粮食……”

小林见他那副瑟缩的模样,神色有些动容,低声对李福说:“李工头,老余确实没家可归,也怪可怜的。

要不,我们回去和古将军说说,看能不能照顾他些。”

李福看了看老余消瘦的身影,心里也有些触动。

赫沙城的百姓早已穷苦无依,像老余这样的流浪者更多。

他们只是这动荡年代的一部分缩影。

想到这里,李福缓缓点了点头,对老余说道:“冬天漫长,你若真需要些粮食,明天去军营报个名,我们会照顾你些。

但今晚不许再靠近仓库,若再让我看到,可就不客气了。”

老余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连连点头,转身离开了。

李福看着他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忽然感觉胸口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夜风似乎也更冷了些。

回到粮仓,工匠们已经将拒马和防护盾摆放整齐,围绕在粮仓周围,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

李福沉默地看了会儿这些拒马。

夜更深了,工匠们回到各自的住处,取出简陋的干粮和水,在微弱的火光中默默地吃着。

有人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小酒葫芦,递给李福。

李福微微一笑,接过葫芦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竟让他感到一丝温暖。

他举起酒葫芦,对周围的工匠们说道:“兄弟们,今冬若能撑过去,来年就能看见这座城的春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个工匠相视一笑,目光中带着希望与坚韧。

严冬并没有削弱他们的斗志,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

这个冬天不仅是自然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洗礼。

仿佛一夜之间,他们都不再只是普通的工匠,而是赫沙城的守护者。

几日后,古锦岩终于出现在粮仓外,迎着凛冽的寒风,亲自检查防护措施。

看到李福和工匠们的辛勤劳动,她感到一阵由衷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