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谁造的谣

她走到李福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辛苦你们了,赫沙城因为你们才得以安然度过这个冬季。”

李福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却又忍不住抬起头。

坚定地说:“古将军放心,赫沙城的百姓都在看着,我们绝不会让他们失望!”

古锦岩微微一笑,望着这群忠心耿耿的工匠们,心中也更加坚定了信念。

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中,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铠甲和利刃。

但他们的每一份心血,都在守护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寸土地。

寒风一如既往地寒冷刺骨,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霜气。

城东一处破旧的小巷中,住着一个被人唤作“老余”的流浪汉。

老余满脸风霜,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衣,脸上尽是皲裂的沟壑,似乎连眉毛和胡子也结了霜。

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也没人关心他在城中的去向,但在这片贫民窟里,他和周围的底层百姓们活得倒也算自在。

清晨,老余裹紧身上的破衣,手里捧着一只破碗,蹲在巷子口,等待今天的第一个施舍。

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老李头,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拎着几块发硬的馒头,正一瘸一拐地朝他走来。

“老余,今儿这么早就出来了?怎么,昨晚没睡好?”

老李头笑得露出缺了几颗牙的口子,摇了摇头,递过手中的馒头。

“喏,刚从那边庙会讨来的,硬是硬了些,总算还能咬动。”

老余接过馒头,随手掰了一块放入口中,硬得像石头。

但他不介意,只是笑道:“这不,趁早来蹲个好位置,碰运气嘛。

老李头,你也别太早折腾,身子骨可要保住。”

正说着,巷子另一头,几个衣衫褴褛的小孩跑了过来,带头的叫狗蛋,是巷子里老刘家的小子,虽瘦小却眼神机灵。

他们手里拎着几块冻得发硬的地瓜皮,迫不及待地递给老余,“余叔,余叔!这是我娘给我藏的地瓜皮,我给你带来了。”

老余摸了摸狗蛋的头,点头道:“好孩子,余叔可没白疼你。”

他顺手掏出昨晚从某个酒馆角落捡到的一个小陶人,递给狗蛋,“拿去玩吧,别跟你娘说我给的,她可不喜欢你们跟着我这老乞丐胡混。”

狗蛋欢天喜地地接过陶人,眼里闪着亮光,像得了个稀世珍宝般护在胸口。

小孩子们围着狗蛋羡慕地看着,叽叽喳喳地商量着要不要一起玩。

老余看着他们嘻嘻哈哈地跑远,心里头也泛起点暖意。

他把馒头揣进怀里,准备过一会儿再吃,却见巷口渐渐聚起了不少人,似乎发生了什么热闹的事。

他挤过去一看,原来是王屠户家那个泼辣媳妇,正指着一个面色青白的中年男子骂骂咧咧:“你这个没良心的!

吃我的,喝我的,到头来还背地里跟那个狐狸精勾搭,真当我王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老余看了看那男人的脸,认出是老黄,平日里专靠给人抄抄账、跑跑腿糊口的小人物,没想到他竟惹出这等事来。

旁边的人一片哄笑声,几个妇人更是窃窃私语,不时用手捂嘴,似乎对这场闹剧乐此不疲。

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悄悄从人群后溜出来,鬼鬼祟祟地绕到了王屠户家的摊位后面。

那孩子是三元,巷里最机灵的孩子之一,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为了给病重的妹妹弄口吃的,常在摊贩们分神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捡”点东西。

老余一眼看出了他的意图,暗暗叹了口气。

这穷苦人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为了家里人犯险?

他犹豫片刻,心里挣扎着要不要喊住三元。

就在他还未开口时,只听“啪”地一声,三元正准备溜走。

谁知脚下一滑,重重摔倒在地,手里抓着的肉馅饼顿时掉在地上,引得围观的众人一片惊呼。

王屠户的媳妇眼尖,看见三元,脸色立刻阴沉下来,怒喝道:“小杂种,敢偷我家的东西?

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三元吓得脸色煞白,眼睛拼命瞪着四周,却无一人替他说话。

老余知道再不出头,怕这孩子今天非得被打得半死不可。

他叹了口气,上前一步,拦在三元身前,用干哑的声音道:“嫂子,这孩子不过是嘴馋,没敢真偷。

看在我老余的面子上,饶他一回吧。”

王屠户媳妇眉头一皱,冷哼一声:“老余,这事跟你有啥关系?你可是管不了这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余抬眼,似笑非笑地望着她,“嫂子,你那摊位的肉可是从东市头儿那儿批来的,别忘了我当年也是混那一带的。”

他语气平淡,却暗藏威胁。

众人见此情形,也纷纷帮腔起来,“哎呀,这不过是个孩子,嫂子你就别计较了!”

王屠户媳妇冷着脸看了老余一眼,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什么,狠狠瞪了三元一眼,转身骂骂咧咧地走了。

三元这才松了口气,小声说了句“谢谢余叔”,便低着头跑远了。

老余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一阵酸楚。

谁能想到,这片土地上,为了一口吃的,孩子们都得学会“偷”了。

他心头压着这份无奈,哆嗦着手从怀里摸出那块硬馒头,吃了起来。

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

王屠户媳妇吴大娘,这些日子心里总是憋着一股子无名火。

早上被冻得发僵的手刚伸进冷水里,一股凉意就顺着脊背爬了上来,她嘴里咕哝了几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