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伏羲没有动情的话,本该是这样。

可偏偏伏羲动了情。

“执掌法则者,当无爱无恨,无喜无悲,无欲无求,否则一旦有了偏好,法则的公平性将荡然无存。大哥,这是你告诉我的话。”

当伏羲动情那一刻,他已经不再适合执掌法则了。

而混沌创造出他们三个,就注定了他们有各自的使命需要完成。

如果伏羲不能继续执掌法则,他便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混沌之主会将他抹杀。

“记得刚刚看到的,我和二哥一开始发现的那块不规则晶体吗?”

伏羲颔首。

“那是混沌之眼,是混沌之主的阴谋。我后来才知道,当时那混沌之眼化为三道流光,有两道因为我和二哥在场,所以当时便钻进了我们眉心,另一道藏进了给你的罗盘中。”

“而那流光,不只是让我和二哥看到未来,不只是教会我们怎么使用各自的法器,那同时还代表了,主对我们的牵制。”

混沌也要求生。

祖神不创世,它将面对膨胀和爆炸,为了不让自己以如此痛苦的方式被撕碎,混沌利用混沌之眼,在他们身体里种下禁制,要他们必须依主的意志行事。

一旦主察觉到他们无需存在,体内的禁制就会启动,将他们抹杀。

所以女娲要为伏羲寻找一个,他必须存在下去的理由,让混沌之主有所顾忌,不能启动伏羲体内的禁制。

这时候,鸿钧进入了她的视线。

一个没有实体没有形态的天地意识,是绝佳的法则守护者。

而法则早早由伏羲建立好,鸿钧顶天了只能成为监管者。

伏羲已经不适合执掌法则,但作为法则的创建者,他有义务盯着鸿钧这个监管者,能否将这个世界运行平稳,如果有偏差,也只有他有权力修正。

由此,伏羲有了新的存在意义——监视鸿钧。

主要混沌也不会想到天地会滋生自主意识,混沌可以通过混沌之眼控制三祖神,却控制不了鸿钧。

这就类似于皇帝可以直接掌控地方官员,可地方官员中有人的家里有块砖会自己动,皇帝能命令地方官员不许滥杀无辜,他能命令那块砖头别突然窜出来拍死人吗?

不能,他只能命令官员看好那块会自己动的砖头,别让它乱跑。

伏羲监视鸿钧也是同样的道理。

执掌法则需要不偏私,无悲喜,无爱恨,但监视鸿钧不需要。

鸿钧的行为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只要他一直在这套标准内行事,伏羲再看它不爽都拿它没有办法。

那么,只要鸿钧在,伏羲就会一直在。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意识,也会因为千万年的存在,滋长野心。

“阿鸿,你太让我失望了。”

鸿钧说此间崩塌的罪魁祸首是伏羲,事实上它说反了,末日浩劫的根源,来自鸿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