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斗胆为陛下解惑。
一来陛下这几年掀起数桩大案,将数亿不义之财收回充实国库。早年为了应对辽东战事,朝廷不仅要加征辽饷摊派赋税,户部、工部还需要在内帑借支方能保持运转。而今太仓充盈,两部无须向内帑借支,户部甚至偿还了部分过往的旧账;
二者陛下力主清理内廷,节省开支。几年前宫中名册记录最多时有妃嫔太监宫女近五万人,每年靡费数十万两,老奴逐年清查空额、裁撤冗余,至今仅余一万五千三百余人,使内帑这几年得以节省白银达百万两;
三是陛下整编设立上直军。几乎将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原有的二十六个卫,十五万定员全部裁撤,节省下大量军饷粮食;
四是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已走上正轨,李经世深得经营敛财之道,集团业务蒸蒸日上,自前年起每月向内帑上缴利润均达二十万两以上。陛下此举实在是开源之妙手也!
五则是江南各地士绅给的上供,老奴俱解内帑。前年江南平定后,上供出奇地不减反增,高达三百余万两。
此皆是陛下治国有方、威服海内之功……”
“得得得!”
朱由校连忙拦住魏忠贤的拍马吹捧:“划拨一千万两给户部,在算科进士中找几个人负责审计内帑划拨给户部的银钱使用情况,户科给事中也是时候换一下人。”
说着忽然想到个人,便问:“大珰,怎么没见过霍维华了?”
闻言,魏忠贤暗暗为霍维华喊冤,自从那次献药激怒皇帝之后,兵部职务被顶替就被打发到翰林院,一直待在翰林院抄了几年书。
魏忠贤答道:“霍大人目前在翰林院纂修史籍。”
朱由校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宣他来见朕,张全你去吏部把霍维华的卷宗调来。”
霍维华被“发配”到翰林院抄了几年书,之前皇帝在全国各处掀起大案大开杀戒的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会被皇帝找个由头给处理掉,惶惶不可终日中度过这几年,发现皇帝没有对他下手,他又以为往后也就只能在翰林院了此残生。
当魏忠贤出现在他桌案前时,他还恭恭敬敬地作揖喊声“干爹”,结果魏忠贤玩心大起,故作淡漠给他来了句:“陛下想起你了。”
于是在翰林院众多官员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霍维华带着满满一腔惶恐跟随魏忠贤离开。
此刻,霍维华脸色铁青,站在皇帝御案前浑身轻轻发颤。
朱由校一边浏览卷宗,一边喃喃念道:“霍维华,字应庚,生于万历十三年,直隶河间府东光县人,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初授金坛知县,四十四年任吴江知县。你在吴江知县任上干得不错啊,丈量田地、平均赋役,当地百姓把你奉若神明。四十六年入京留用。这样看起来你前途无量,怎地就和魏大珰混到一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