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一人出列叩首道。
“陛下,李平倒行逆施,枉顾民意,不仅当众杀害栖霞寺僧人若干,还彻查境内寺庙田产,妄图侵吞寺田,此等贼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意,不杀不足以振朝纲。”
朝堂上一江南派系的御史当庭发难,企图在李平大军开拨后置李平于死地。
“臣复议,贼子李平自当任尚书令以来中饱私囊,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置国本于不顾,强令治下百姓弃五谷于不顾种植什么劳什子土豆红薯,又频征劳役使四民丧业,百姓流离失所,专营商贾,巧取豪夺子民钱财。”
某个民部官员出列奏道。
“臣复议,听闻尚书令李平不思研读四书五经儒学经典,在其治内大量刊印歪门邪说,教授贱民识文断字,不以门阀士绅取吏,竟让无知平民担任要职,岂不闻先帝便是开科取士致使天下士人离心离德呼?”
另一个身居国子监祭酒的官员也出列附和。
“臣等复议,李平乃一介布衣出身,行事乖张,不尊礼法,即便不处死以正朝纲也当除去其职务革除爵位。”
李平原本准备今日上朝启奏栖霞寺的事情,让陛下下旨将治下寺庙的田产全部收回分发给百姓,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便被人将了一军,这龙山军才刚开拨这些人便急不可耐的过河拆桥,想置自己于死地。
但他们还没搞清楚目前的处境,龙山军虽然北上平叛,李平手里只有在他们看来是家丁的火枪团。
可关胜虽然是先帝派往李平的将军,如今早已归附李平;苏烈虽是被诏安的义军,但只要魏征在这里其背地里依旧是李平的势力;李子通贵为江北王,却是随大军北伐;来护儿被封江都王后也回到了江都驻扎,只留了一半士卒拱卫陛下。
这些人想要对李平发难却是挑错了时间,至少的将宿卫掌握在手里才能在宫中拿捏李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强忍怒意后李平平复了下心情上前启奏道:“陛下,臣以为不论朝中官职还是地方吏职,当取贤取能,我朝高祖文帝开科取士广纳贤能便是如此,这位官员,我想问你,文帝的政策如果违背民意为何当初你等不反对?”
李平说着便走向第二个弹劾自己的官员,并步步紧逼。
“这...这...”
那人却是一句话说不出来,李平又走向第三个官员继续说道。
“非臣不刊印儒家经典,正如这位所说,臣乃布衣出生,幸得先帝圣恩才得以一展抱负,正因臣非文人世家,家中并无儒学经典,且臣认为饱读诗书精通兵法的文臣武将在先帝时期亦是不能治理好国家,也不能平息叛乱,而臣治下的桃野县百姓安居乐业,臣率领的龙山军所向披靡。”
李平步步紧逼,那参奏李平的官员退无可退,竟是一屁股跌坐在地。
“臣以为,臣的理论和知识并不比所谓的儒学经典差,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上古时期人们连铁制农具都造不出来,只能以井田制报团取暖,给贵族打工,铁器诞生后七国归于一统,贵族也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自秦汉晋以来虽然贵族被消灭了,但掌握知识的门阀又再次把持朝政,他们互相联姻勾结,来回举荐自家的晚辈担任朝中要职,与天子共享天下,先帝正是因为没有满足这些世家门阀的利益才导致各地反叛,最终驾崩;所以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守旧的势力必然会被淘汰,而社会每次进步都是百姓对技术的革新,从来不是某个士族文人写出某个经典就能让社会进步的。”
“妖言惑众,简直一派胡言,自汉以来天子后代担任藩王,门阀子嗣辅佐朝廷,乃是理所当然,没有士族门阀朝廷如何运转?儒学经典教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才使得社会充满道德,世人才得以敬重陛下,老夫观造反之人多以无知刁民为众,盖因不读圣贤书没有礼义廉耻君臣父子所致。”
呵斥李平之人正是孔子后人孔嗣哲,原本其对李平的才华还颇为欣赏,今日闻得李平的离经叛道之言真是惊天动地,将其人生彻底颠覆,早先听沈纶提及李平让女子入学堂还以为是谣传,现在再想不过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