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阿三教的梵天,拉维

狠抽一口烟,继续道,“军事这一块,咱可不想重蹈宋朝重文轻武的覆辙,所以才弄出藩王制度来收兵权。”

“一开始,分封藩王,让他们掌有一定兵权,拱卫边疆,实则是将原先分散在各方势力手中的兵权,逐渐集中到自家人手里,便于掌控。”

“等局势稳定些,就打算由标儿来逐步削弱藩王势力,把兵权彻底收归中央,这样就能防止出现像八王之乱那样的祸事,保证内部安稳。”

“在对外方面,咱也没含糊,南征北战,把周边那些不安分的势力都给收拾了。”

“不管是北方的游牧部落,还是南方的割据势力,只要敢挑衅大明威严,威胁边境安宁,咱就出兵征讨。”

“虽说打仗劳民伤财,耗费巨大,但只有把这些外部隐患都解决了,国家才能安心发展。”

李奥听着朱元璋滔滔不绝地自夸,不禁有些愣神,哪知还没完。

“只有外部安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咱们大明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才有繁荣发展的基础。

“还有这朝堂,咱也花了不少心思整治。”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让政令能更顺畅地传达和执行。”

“咱还关注老百姓的生活保障,设立了不少社会福利措施。”

“像救济孤寡老人、给受灾百姓发放粮食衣物这些,让百姓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日子过得踏实。”

“这些都是咱攒家底的手段呐。”

朱标在一旁微笑着点头:“父皇这些年的心血,儿臣都看在眼里。”

“正是因为父皇的高瞻远瞩,才有了如今大明的根基。”

李奥注视着一脸自豪的朱元璋,由衷感慨道:“我只能好家伙,现代不少人总是片面地评价你重农抑商,还说你满脑子小农思想,但他们完全忽略了大明所处的时代背景。”

“农业就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安定。”

“你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哪一项不是为了稳固这个根基?”

“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大明的实际出发,为后世子孙攒下这份厚实的家底。”

朱元璋目光坚定,望向远方:“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他微微皱眉,神情有些凝重,“若不是亲自在现代学习见识了一番,对于大明的改革,咱是完全不敢去尝试的。”

“毕竟古往今来的历史,都未曾有过可借鉴的经验。”

朱标微微颔首,眼中满是理解与敬重,“父皇,儿臣明白改革乃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也深知六百多年后的世界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但咱们大明初立,根基尚浅,民心虽向却未完全稳固。”

“朝堂之上,旧臣们习惯了旧制,民间百姓也刚从战乱中缓过神,渴望安稳度日。”

“贸然改革,很容易引发动荡。”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仅现有的那些勋贵和世家大族,在旧体制下已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网。”

“一旦改革必定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定会联合起来抵制,朝堂恐生大乱,政令难以推行。”

“民间百姓若对新政策不理解、不适应,也可能引发地方骚乱,危及社会安定。”

“而且,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大明百废待兴,财政紧张,若资源分配不当,民生和国防建设都会受到影响。”

朱标看向李奥,神色诚恳且带着几分期待:“小李,这其中的艰难险阻你也听到了。”

“如今,要想推动大明改革,平稳度过这艰难时期,着实需要借助现代的力量。”

“我们需要你不断从现代往大明运送大量先进设备,加速大明的发展进程。”

“这些设备,能快速提升我们的生产力。”

“如此一来,那些勋贵和世家大族即便想抵制,也会因百姓的拥护而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