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稿件过审

正在埋头吃饭时,陈红毅的小灵通响起了,朱一帆也没留意。

陈红毅接通了李宛瑜的电话,那边先是介绍一下自己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杂志编辑身份。一时间忘记了之前朱一帆有提过借用过他号码,感觉她是骗子,正打算挂电话来着。幸亏最后及时说到:“请问你是朱一帆先生吗?”

哦,原来是找一帆的,于是便拍拍他手臂,示意电话。

朱一帆有点疑惑的接过电话,“你好,我是朱一帆,请问你是?”

李宛如立马回道:“你好,朱一帆先生,我是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李宛瑜,现在专门负责你作品的审核工作,正式通知你,你的文章《静夜诗》与《劝学》已经被我们录用,将于下一期11月5号的期刊发表,稿费则将与样刊邮政快递给你,到时凭身份证领取。”

朱一帆听罢不由大喜,终于要起飞了吗?听到对面年轻的声音,便卖乖道:“多谢小姐姐通知,请问一下杂志样刊会在什么时候发出?”你永远也不要低估一个三十岁老男人的脸皮,主要想知道钱什么时候到。

李宛瑜不由得低笑出来,觉得他称呼好有趣,“样刊会提前一二天发,如果目的地太远,会晚上几天。”

接着又说:“朱一帆同学,我代表人民文学杂志社向你约稿,如果有好的文章,请优先选择我们。”

朱一帆一听,这就有快速通道啦,自己的文章与人不同,还是要问清楚:“请问,有什么体裁限制的吗?”

“创作是自由的,你可以自行选择,只要不触碰一些红线就可以了,另外麻烦通过tt好友,具体联系方式发送到你邮箱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李宛瑜详细的回应。

那就好,不用修改计划了。朱一帆道:“行,如果写出文章来,肯定第一时间投稿你们杂志。”

李宛瑜觉得说得差不多了,也不耽误双方时间,便道:“那就不打扰你了,有什么问题联系我就可以了,再见!”

朱一帆也道了再见后,便挂断电话。

陈红毅看到朱一帆通话结束后,便八卦起来:“那个人民文学杂志是个什么东东来的,听起来很高大上呀。”

朱一帆一听便知道他什么也不懂,于是便通俗的解释道:“《读者文摘》你知道吧,跟它差不多吧。”

陈红毅似懂非懂的道:“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她找你什么事?”

朱一帆便装作若无其事的道:“是来通知我,我之前投稿的两篇文章被录用了,下个月就可以杂志发表了。”

陈红毅大吃一惊:“你这是放了个大卫星啊。”

朱一帆便贱贱的道:“身为一个学生,偶尔创作文章是很合理也很符合逻辑的吧,不必大惊小怪,只是刚好投稿,也刚好被录用了而已。”

身后一阵压抑的笑声传来,朱一帆回头一见,原来是同班的黄燕颜与李珊珊。明显坐得远的李珊珊听不到说什么,正一脸疑惑的看着黄燕颜。

幸亏没有喷饭,不然李珊珊就不是一脸疑惑了。朱一帆对她们笑了笑,打起招呼。

小主,

黄燕颜终于笑停了,便笑骂一句:“你这人真逗啊。”说完便拉起李珊珊洗碗去了。

其实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黄燕颜是知道人民文学的,也知道它的份量,但朱一帆选择不说,自己也不好拆穿。

陈红毅终于出场了,一脸凶恶的道:“你知不知道刚才你很欠揍呀,我差点没忍住。”

也不和他玩闹了,朱一帆叫他快速吃饭,然后回去看书啦。

人民文学杂志出版社,李宛瑜下班后,先是到洗手间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才主动的找石家诚。

石家诚还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碌,抬头看到拍自己肩膀的李宛瑜还有点惊讶。

李宛如看到他惊讶的表情,语气不好的道:“你不会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吧,还是你自己忘记了。”

石家诚揉揉头说:“没有,没有,是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可以走啦。”

李宛瑜的脸色才好了点。

于是两人结伴到附近一家烤鸭店吃饭。两人平常很少接触,双方不太了解,只有一个初步的表面印象,还以为接下来会有点沉闷。

谁知道期间石家诚开窍般的不再木讷,与李宛瑜聊起公司的八卦,朱一帆的事,讨论一下文学。最后结账时还意犹未尽。

本来石家诚打算抢着买单的,但李宛瑜却倔强,说好自己请客就自己请客。

双方在这座大城市里千万人海中彼此找到了个能聊得来的伴,都显得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