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非古名将无以逾之

宋桓帝 温毅阳 1909 字 17天前

当下这个时候的赵立名不见经传,虽有徐州赵铁城的诨号,朝堂之上却没人认得他,此刻在宰执大臣李纲眼里,充其量只是忠勇可嘉的低阶小武官而已。

李纲之所以亲切接见他,除了当面褒奖以资鼓励之外,还想借助这位当事人之口,摸清楚应天府究竟截留了哪些勤王兵马。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驼背老汉之前所言非虚,现如今只是古宋河一带便驻屯了好几股从各地云集而来的义军,有以薛庆为首的高邮壮丁,有以郭仲威为首的淄州弓手,有以王善为首的濮州保甲,有以杜彦为首的密州役卒,有以阎皋为首的潍州土军......

再加上以张遇为首的衮州军贼,以刘忠为首的济州响马,以及由赵立统领的徐州武卫军和由老将刘位统领的京东第四将禁兵,总兵力既便没有三四万也有两三万。

皇帝御驾亲征期间,南京陪都截留如此庞大的地方武装,现任应天府尹兼京东西路安抚使的胡直孺究竟想干什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李纲碰到这种事情不可能坐视不理,他拉着赵立一直从后半夜聊到天亮,等到摸清楚勤王师的底细之后,方才郑重叮嘱赵立道:“赵军头,你亲自去一趟应天府衙,禀报本路帅臣胡直孺,就说朝廷李枢密下榻于仓颉祠内,敦请他今日午正之前务必赶来相会!”

说得客气点是敦请其前来相会,不客气就是立马给老子滚过来一一执以庭参之礼,谒见宰执大臣。

李纲当然不是为了摆谱而摆谱,盖因目前有一桩急务,必须亲眼目睹胡直孺就地把它彻底解决掉。

这桩急务就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数十万流民百姓,至今仍露宿于古宋河北岸一带的荒郊野地里,而驻守在古宋河南岸一带的各路勤王义军,却一直把他们当成驱逐和劫掠的对象一一用流寇对付流民,能够想出来这么损的招,一看就知道当地守臣很有实操经验。

李纲面对面叮嘱完赵立,目送其躬身却步退出祠堂,忽然听到一声重重地嗤笑,偏头一看,原来是一直坐在旁边抱臂假寐的黄经臣。

“黄都知因何发笑?”李纲神色一肃,茫然问道:“莫非李某方才所言有不妥之处?”

黄经臣之前因插手军务被李纲严辞申斥,至今仍耿耿于怀,是以语带嘲讽道:“咱家乃区区宫中内臣,岂敢置喙李枢密的军国大事?”

李纲这才想起来自己方才情急之下已经得罪了这位圣眷正隆的巨珰大阉,冤家宜解不宜结,他正皱着眉头寻思如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恰在这时,坐在黄经臣旁边的梁揆忽然起身说道:“李枢密大概还不知道吧?现如今主政应天府的当地帅臣,不是京东西路安抚使胡直孺。”

李纲颇感意外:“不是他还能是谁?”

梁揆似笑非笑道:“江淮京东诸路制置转运使一一翁彦国。”

翁彦国?

李纲先是一怔,旋即冲着门外喊道:“来人啊,快把赵军头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