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听他如数家珍的说了一通,冯过算是对大定道教兴盛有了较深的了解。
说是太宗即位后,召见道徒更为频繁,并对黄白等术颇感兴趣。在他统治时期,陈抟、丁少微、王怀隐、陈利用、郭恕先、张契真、赵自然、柴通玄等人均受到尊崇。太宗还不断地兴建宫观,积极搜集道书,“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等校正,删去重复部分,共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写演分赐宫观”。
英宗继位后,为了发展道教,甚至不顾国家财力的匮乏而大兴宫观。政和元年七月,英宗建长生宫于京师,以祠荧惑。政和三年四月,他在出生地福宁殿东侧建玉清昭阳宫,后因自称神霄玉清王下凡,于政和七年五月改名为玉清神霄宫。政和五年四月,他于京师建葆真观。政和六年四月,他又在皇宫附近建上清宝宫,并于城上建复道与皇宫相通,以便经常前往作斋醮和授等事,之后又铸神霄九鼎,奉安于该宫的神霄殿。同年九月,令天下洞天福地普遍修建宫观,塑造圣像。政和七年,又令将全国天宁万寿观改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仍于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帝君神像。
崇宁元年八月,京师神霄宫建成,当今皇帝亲自撰文并书写《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京师神霄宫刻于碑上,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于是神霄玉清之祠遍天下。皇帝还于茅山建元符万宁宫,在龙虎山迁建上清观,增建靖通庵、灵宝观等,使大定出现宫观盛极一时的现象。
大定帝王崇道,在促进道教管理机制、理论和着作等发展的同时,也使道教出现了新的派别。
一是天心派。天心派是正一派的一支,以传授新符篆“天心正法”而得名,创始人为“天心初祖”饶洞天。据记载,饶洞天是抚州临川人。太宗淳化五年八月,他自称靠梦中神人指引,在华盖山山顶掘地得玉仙经,题曰《天心经正法》。后遇道士谭紫霄并得其道,才知仙经之妙,于是立天心派授徒。
二是神霄派。神霄派是英宗年间形成的以神霄玉清真王、青华帝君为宗师,五雷法、符篆、内炼为主要方术的道教新派别,属符篆三宗分衍的一支。神霄派的实际创始人是温州永嘉人林灵素,他在流浪途中被一位赵姓道士收为徒,得五雷法。
小主,
三是内丹派南宗和北宗。南宗因地处江南,世人称为南宗,奉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为祖经,自称其丹法源于钟离权、吕洞宾。据说,张伯端传道给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此五人后被南宗尊为“南五祖”。其实,前四祖皆为单传,并未形成道派,南宗的实际创立人是白玉蟾。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神霄散吏,琼州人。他十二岁举童子科,后因任侠杀人,改装为道士四处游荡。理宗嘉定五年八月,白玉蟾在罗浮山遇陈楠,得其授金丹火候诀及五雷法。
冯过下意识的问:“那内丹北宗呢?”
刘几娓娓道来:“北宗是为全真教,始创人王重阳改派,汲取儒、释、道的部分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其掘地为穴,居于其中修道,榜其所居为‘活死人墓’。数年后,他得吕洞宾真传,在关中广收门徒,以‘三教同源’为根本性指导思想,组建了全真教。之后,他云游四方,在山东、河南等地传道,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被称为‘全真七子’。全真教开宗立派虽只四十余年,但在北方影响较大。”
冯过险些石化,无心再听刘几讲说“净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