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廿五章 放荡无涯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37 字 14天前

主考,乡、会试俱二人。同考,乡试四人。

乡试的考试官,初时两京由翰林院官充任,各省则由提调官聘请儒学教官或儒士充任。但因为徇私舞弊,仁宗年间就有人建议改聘翰林官,真宗、英宗年间此事也屡被提起,均未实行。理宗初年,曾一度改选京官或进士充任各省主考,不久也因故停止,直到明宗中期才复行之。

同考试官亦由监临、提调官先期聘任,一般是别省的儒学教官或有学儒士。这些人是考试中的拟卷、改卷者,并推荐选中的人。不过,同考试官的人数各地、各科其实不尽相同。

乡试对于朝廷来说是国之大事,不仅要在众多的读书人中选出精英分子,而且还要在制度上避免考官作弊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主考官采取了种种限制,减少他们考前在地方上滞留的时间,以避免和地方官员、士绅串通。对此,朝廷在制定考官出发的时间上做了明确的规定。

路途最远的云南、贵州,乡试考官为四月下旬选派,广东、广西和福建为五月上旬选派,而最近的山东、山西、河南则是七月上旬选派。到了理宗朝,各省主考官共分六批先后提请选派成为定制。

内阁宣布了名单后,被派往各省的主考官必须在五日内启程,朝廷认为如果逗留时间太长,难免会出现各种隐患,如同僚嘱托照顾某考生等现象。为了解决奔赴各省主考官的食宿与交通问题,礼部和兵部给与他们通行证,可以免费使用驿站的马、船等交通工具。

此外,朝廷还给予这些主考官路费,数额的多少与其派往地区的远近相关。前往云南的路费最多,为八百两,其余省份四百两至七百两不等。两京则不发路费。

在尽量为奔赴各省主考的官员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朝廷也明确规定了他们赴任的纪律。各省主考官从京城出发时,不能携带家属,不能和亲朋好友告别,不能多带随从,以免给驿站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主考官不得游山玩水,不能探亲访友。被派往各地的乡试正副主考是朝廷一同任命的,并要求他们一同出发,路上不能分开。这既能表示他们两人精诚合作,也能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防止中途有人贿赂主考官。

乡试主副考官到达目的地后,不得和地方官员有所接触,也不能与外界联系,直接住在贡院里,即为“锁院”。

此等种种防范措施,效果显着。虽然也曾有考官卷入了科场舞弊案,但这仅仅是极少数,绝大多是时候都能做到公平、公正,有效地维护了朝廷的威信和科举制度的神圣。

江西乡试这位主考官,呃,唤作李格非。

讲真,初听之际,冯过居然有些……不知所措。

别问他为何知道乡试主考官姓啥名甚,要问就是人脉使然。

关键之处他有位前翰林院掌院的先生。当然不可能会舞弊,就资既明那性子,怕是刀子架脖子上也不会低头,又怎可能徇私?否则咱资大公子早出人头地了不是?话说资承宇也是今科乡试,只不与冯过同路罢了。要避嫌就避到底。人清溪先生可是一身凛然正气,只不过说“今科许是李文叔主江西秋闱一事”而已。

问题是,冯过这挂客心里可嘀咕开了——咦,好巧啊。

好巧哦,这住样貌清癯颇具儒士气质的……李清照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