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践履笃实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58 字 4天前

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师生关系变得更加重要。老师也分成了好多种,有受业师、问业师、受知师、保举师、房师等等名目。

受业师指教育过自己的老师。亲自指教讲读的为受业师。士人自启蒙教育开始,或出外就傅,或请先生来家馆课,或到书院肄业,或向着名学者“问业”。以便在漫长的应试过程中取得最后的成功。据此,受业师又细分为“蒙师”、“业师”、“课师”、“问业师”、“肄业师”、“书院肄业师”等不同名称。反映中式者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受业师”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受知师,又叫座师。昌、楚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大定,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

房师,自楚以降,科举制度中,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因乡试、会试中分房阅卷,应考者试卷须经某一房同考官选出,加批语后推荐给主考官或总裁,方能取中,因有此称。

科举制度是起源于大昌,发展于秦楚,鼎盛于大定。大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朝代,自从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步入朝堂的必经之路,就迫使越来越多的考生重视科举,同时就重视起科举考试的考官。

科举考试的判卷人是当朝的文官,是否录取也取决于文官,有很大的主观性。众所周知,大定官员不好当,官员中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所以很多主考官在考试之前,就会对一些能力突出的考生多加照顾。而那些想要入朝为官的也会给主考官好处。就这样,主考官和考生,原本是以恩情为主,逐渐变成了利益的共同体。

对于录取他们的考官,学子们都非常感恩戴德,所以使得考生和主考官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联系。一般来说考生只会对直接录取他的考官和该次科举的主考官为自己的座主,一份试卷所属的经义科目会有很多考官,但是没录取你的,都不是你的座主。

虽然“房师”并没有真正教过这些考生,但师生的名分一定,这些考生就要承担孝敬、维护老师的义务,而老师也要照顾考生的仕途前程。

譬如这位“泰和兄”,他高荐的这张卷子虽不知是哪位考生的,但一旦被主考官李格非取中,那他便成了这位考生的房师,自此绑定在了一起,颇有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意思。

可别去质疑这些同考官的眼光,但凡经他们高荐的卷子罕会被黜落,而且名次不低,其中不乏来年中会试二甲甚至一甲榜。

赌的成分倒是有,但绝对是利大于弊,毕竟这是最最简单直接的人脉投资,大有可为。

李格非“哦”了声,接过卷子看了起来。

“圣人之传道以心,而大贤之悟道亦以心也。”

他微微点头,心想,这破题不错。

接下去便是承题:“夫一贯之旨,圣人传心之要法也,非大贤深契其妙,安能感悟之速若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