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陈亮果然在“半山园”住了下来,至于是否秉烛夜谈就不得而知了。
虽是初次见面,冯过几个对王棣观感甚佳,此子出身名门,单就顶着王安石的名头便可在江宁府横趟,但其却是低调优雅谦逊有加。
都说“官二代”坑爹,大抵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马罢了,真正有作为的上位者对子女后辈的管教却是极严厉的。也唯有如此方能代代相传,长盛不衰,譬如王氏家族。
临川王氏先世衰徽无闻,至王观之、王用之兄弟,始起家为吏,再到王用之子孙辈开始兴盛,王用之娶妻谢氏,封永安县君,生有五子,其中长子王益和五子王孟最像父亲。
王孟官楚州司理参军,其子沆,官荆南府建宁县令。
王益,祥符八年进士,历任建安主薄、临江军判,知新淦、新繁县,天圣时以殿中丞知韶州,终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卒赠工部郎中,后以子贵追封楚国公,赠太师中书令。王益中进士和做官,标志着临川王氏已经崛起。
临川王氏传到王益的儿子辈时,家族臻于极盛。王益娶妻徐氏、吴氏,生有七子: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
其中王安仁有文才学问,尝以五经教授弟子于江淮间,其门下成器者甚众,后以进士下科补宜州司户,终官于监江宁盐院,着有文集十五卷。
王安国,熙宁初以材引召试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后历任崇文院校书、秘阁校理、着作郎、大理寺丞,屡以新法力谏,后为吕惠卿所诬陷,卒年四十七岁。
王安礼,嘉佑六年进士,历任着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知润州、湖州,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后升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拜中大夫,时任礼部尚书。王安礼为人刚直宽谅,多次以直谏闻名。当年苏轼下狱,情势危急,无人敢救,独王安礼从容上谏英宗,使苏轼得以减轻处罚。
在王益七子中,最优秀的当属王安石。王安石之后,临川王氏也随变法失败而日益衰落。
王安石娶妻吴氏,封越国夫人,生二子:
长子王雱,为人聪敏过人,有才学,未及冠已着书数万言。治平四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天章阁侍制。王安石变法,王雱实导之。但其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为政尚严酷,年三十三岁去世,特赠左谏议大夫。
次子王旁,初以父官荫江宁府粮料院勾当,累官奉议郎秘书省正字,现辞官回临川定居。
王安石家族,从他爷爷辈到他儿子辈,四代人六十九年间,登进士者八人。即叔祖王贯之、父亲王益、长兄王安仁、四弟王安礼、五弟王安国、六弟王安上、长子王雱以及他自己。
到了王棣这一辈,似乎没落了下来,唯有王旉(字元济)荫官,余者皆未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