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拭目以待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718 字 14天前

内阁三位辅臣,一人读四卷,乃是在两日时间内从数百份试卷中遴选出来的,但今科这命题作文可容发挥的余地并不多,要想入选一鼎甲还需运气加持。

皇帝静静的一直听三辅苏辙读罢,不置可否,笑着问:“依三位老大人所见,今科一鼎甲会是哪三人?”

自是年逾古稀、三入内阁的政坛不老松蔡京回答:“试卷糊名,臣等不知。”

常佶显得有些无奈:“你们倒知避嫌,也罢……”

“联听闻永康陈同甫才识过人,名动天下,乃是南京会试第三,想来殿试是必名列前茅的。”皇帝似在自言自语:“还有那延平黄勉仲博学多才,精于礼经,名次定然不低。”

三名阁老皆是默然不语,听着皇帝喃喃自语。

皇帝在确定殿试甲次时,有时也掺杂着政治考量,甚至会为了朝堂的稳固,违背本心取士。

有时皇会因考生姓名的隐含意义,将拟定的一甲名次进行变更。

另外,鼎甲进士作为全体考生的表率,代表着整个官员群体的形象。因此,外观条件是否合格亦是确定一甲人选时需要考虑的条件之一。考生的才学甚佳,但如果外观条件不合格,亦有可能更改其排名。

甚至,皇帝有时将梦的内容作为依据,确定殿试甲次。如洪武十八年殿试,初拟花纶为第一,练子宁、黄子澄分别为第二、三名。传胪前夜,太祖梦到“一巨钉缀白丝数缕,悠扬日下”,遂将花纶置为第三。进呈试卷中有一丁显,太祖因其姓氏“丁”与梦中“巨钉”相和,其名“显”形似日下丝缕,遂取丁显为第一。

总而言之,殿试鼎甲排名的确定是皇帝和内阁、读卷官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终排名的因素有很多。

内阁、读卷官的参与权虽不可忽视,但毋庸置疑,皇帝掌握最终的决定权,皇帝对鼎甲排名的确定是无条件的。从整体上看,大定殿试读卷各项规则的完善过程,就是皇帝的取士权扩张的过程。

内阁辅臣皆是政坛老手,虽然平素少不得要与皇权“抗争”,这时却是任由皇帝“乾纲独断”。

皇帝笑吟吟的说道:“上饶冯改之文采斐然,几阕词传唱天下,时文写的花团锦簇,更会写话本小说,那本《菜根谭》朕也读过,用笔辛辣、措词老到,委实不错。朕还听说此子只有十六岁,却连夺院试案首、乡试解元和南京会试第一,联若点其为状元,可就是‘连中三元’了。不过,联又听闻其有潘安之姿,若点为探花亦是一桩美谈。”

“罢了,揭名吧。”

内侍揭开糊名封条,皇帝看看读卷官推荐的一鼎甲试卷,稍一沉吟,乃笑道:“此般排名甚得联意,准了。”

蔡京三人皆道:“圣上英明。”

皇帝道:“填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