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以打猎为生,虽然得以温饱,然而小麦等生活必须品的产量则非常低,从而在一开始两地的交流中,都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依据的。
有了中原地区的粮食,他们得以实现温饱,不必再吃单调的肉类,野生动植物,而中原地区的丝绸,胭脂等等,更是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爱,所以游牧民族一直侵扰中原政权的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将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换为了铜铁矿产呢?那是因为粮食产量高,产量足,虽然是生活之根本,然而若是将一袋大米和一匹马来比,那价值一定是马高,往往一匹马要耗费大量的粮食,而因为常年的交换,导致少数民族也能够种出少量的粮食,虽然不如中原地区产量高,可满足他们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
而慢慢的粮食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茶马互市的要求,从而渐渐地换成了铜矿铁矿。而有了铜矿、铁矿等资源,少数民族就可以用这些东西来铸造兵器,渐渐就形成了武装政权。他们的兵器好了,对汉人政权所造成的威胁自然更大。
所以大定建国后就取消了这一规定,不允许将铜铁等矿产资源换与马匹。而这个时候茶的重要性则凸显,在大定与西宁的战争的停战协议中就能看出,西宁向大定称臣,而大定向西宁送去大量的茶叶、布匹、丝绸等等。
对于游牧民族,他们天生吃的油腻,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整个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食肉过多的话,会造成头昏脑胀,喝点茶水就能够去除油腻。是以,中原地区的茶被少数民族所热衷,甚至将茶奉为圣水,而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渐渐的形成了用茶叶换取马匹的定律。
马克思说:“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世人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而茶马走私的利润何止百分之三百,“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意思是,官府控制并垄断了茶马互市,并制定茶马比价,不以边区民族诉求和马匹、茶叶的实际价格为转移。这样一来,大定朝廷能更好地控制西部、北部边区民族,且能从贩易茶叶中规取厚利。然而做生意,价格都是可以商量的,边境人民世代交好,这也使茶马走私具有了很大的获利空间,高额利润驱使着人们纷纷参与茶马走私。
小主,
官营茶马比价,有助于保障官营茶马贸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确保大定的战马来源。然而这项制度却具有一定性和强制性,面对茶叶价格大幅下降或马匹价格抬升时缺乏灵活性,使边区民族需要找寻比官营茶马比价更合理的茶马比价,给茶马走私带来了巨大的获利空间,更给大定官营茶马互市造成了巨大冲击。再加上西部、北部边区民族对官营互市的抵制和不满,最终造成了茶马走私。
冯过揉了揉脑门,此事要想解决难度太大,非止是棘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