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时至今日,党争似乎已趋于平歇,实则只不过是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暗流涌动。
司马光在变法时隐居洛阳达十五年之久,是以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受到了自己数年来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情绪的影响。
这……算不算是报复性的泄私愤?恐怕唯其自知了。
他把变法带来的一切消极影响的责任全部推给了王安石,说他不顾大局,肆意妄为,说他的变法只会让朝廷动荡,百姓不得安生。接着全面否定了新法,新法被废除。
而后,高太后对司马光更加信任,甚至在司马光死后,还将他的变法措施推行的更加彻底,并启用了大批保守党人接管朝廷要职,此即“元佑更化”。
在冯过看来,元佑更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斗争的过程,是新党和旧派的权力之争,也是对大定王朝国运的一次赌博,实际上就是历史倒退的过程。虽然王安石新政有些措施较为残酷,但对大定王朝来说,是一次进步。而元佑更化,对大定王朝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历史进程。
其中除了司马光有“公报私仇”之嫌,另一位主导这次更化者更需谴责与批判,即高太后。
高太后出身将门,其曾祖为定初名将高琼,祖父是名将高继勋,母亲是大定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她对熙丰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但因皇朝的家法,无法出面干预。
她垂帘听政后,便成了此宫廷中反对变法的后台,掌权后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种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司马光使用“以母改子”的政治手段,反对新法。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高太后垂帘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尽量与民生息。她治下的九年,史称“元佑之治”,被认为是大定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大昌的“贞观之治”。
她本人崇尚节俭,以朴实着称,恭勤俭度越前古,常对皇帝比喻:“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尽量减少浪费,提倡节俭。”衣饰除朝会典礼,她在宫中常用补衣,不用丝锦。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需用粮食。但牛因能耕田,严禁食用。她过生日的时候,御厨别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两道美的菜肴呈献。她得知后,说:“羔羊在吃乳时期,杀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断乳饿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伤天道,”即命将菜撤去并下旨不得宰羊羔为膳。她甚至还常到御房,视食器刷洗是否干净,并戒以节俭以不可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