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北辕适楚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48 字 6天前

因为自家军队太废。看到河北定军那副德行,童贯瞬间没了霸气,而全是犹豫。但凡河北定军还有些许血勇,童贯也不会先等西军、再去招降,更不会犹豫着布阵派兵。

不管是频繁而细致的外交工作,还是不切实际的悬赏豪杰,也不论是各种逡巡不前,童贯始终都在贯彻常佶的上中下三策。犹豫不决之君,配上犹豫不决之将,这也算珠联璧合。

战后,童贯把指挥无力的责任全推给了种师道等,将他们或贬官或致仕。其上书云:种师道天姿好杀,临阵肩舆,助贼为谋,以沮圣意,和诜不从节制,乞行军法。而后诏种师道押赴枢密院责授右卫将军致仕,和诜亳州团练副使筠州安置。

而此次北伐惨败而回,作为主帅的童贯却未受到任何贬责,就问你神不神奇?

其实,仔细想来此事并不出奇,此次“突如其来”的北伐虽说是以童贯挂帅,但实际上大定皇帝自始至终都深度参与其中。从最初的撤换户部尚书以求让短时间内筹集军资,到大军开拔前对童贯的“耳提面命”与“循循善诱”,以及时刻紧盯前方局势,常佶可是刷了一波又一波存在感,可谓是真正意义的北伐统帅。这对崇宁帝而言太难能可贵了,实在是他从未如此对军事殚精竭虑过。嗯,虽然结果很不美丽。

是的,他常佶向来贪图享乐、穷奢极侈,但何尝没有理想与抱负?燕云十六州是大定每个皇帝心中的痛,要是能把这个地方收复那可是不世之功,不说千古一帝,最起码在历史长河中可以留下浓厚的一笔。

北伐败退,真要细究罪责的第一人恰恰是想要为列祖列宗增添无上荣光的当今大定皇帝。可以预见的是,仅此一役,他常佶倒是能千古留名的了,至于是英名还是其它的自在人心。

当然,史书之笔永远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说不定棠宁帝在定史中会是一位“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英明之君呢,谁知道?

但此时,常佶自是不会下“罪己诏”的,即便不是故意掩饰,也需极力淡化。由此,他又怎么可能怪罪童贯?水无常势,兵有凶吉,怎可能有稳胜不败之战?当然,打了败战总得有人承担罪责,种师道就是最好的背锅……咳,他在西军威风八面,俨然是大定军神,怎地到了北方前线就不行了,自是因他好大喜功、妄然冒进才导致战局发展到难以挽回的溃败之势。没有将他一撸到底甚至于罢官问罪已是开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这一切,朝堂之上罕有的保持着极度默契的沉默,除了寥寥几人弹劾种师道领军不力,再无人站出来论此战溃败之因。就好似,大定靡费军银、伤亡过万的北伐之战根本就未曾发生过。

冯过淡然地看着这一切,仿似局外人看着大定昏着迭出、正一步步将己方棋局陷入死地。

不然呢?声嘶力竭的吼叫着大定国将不国矣……而后被当作蛊惑人心、乱世祸国的疯狗?

在他看来,且莫论罪,此次仓促征燕原本就是天大的笑话,是有女真珠玉在前,大定却是连东施效颦都谈不上,就好像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没来由的头脑发热之下的冲动之举,全然不计后果。

后果是什么?

此次北伐失败,直接导致两个恶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