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基建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2069 字 24天前

陆大古判断道:

“是时候都从北边毛点人口了。”

他决定派兵抓些草原人回来用于开发南部和东北,此外,这些抓回来的人及其后代都要接受“汉族”教育。

对于汉国的未来,他的预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单民族国家,所有人都是黑发黑眼黄皮肤的【汉族】人,他真心希望带着炎华大地上的所有人进入工业化,希望以后根本没有“藏”、“傣”、“黎”等与汉区分的族名,他相信只要以后所有人都说汉话写汉字,那么,炎华内部将至多只有地域概念的分别。

至于那些异议者。

当工业让他们从饥饿中解脱出来,住进温暖的水泥建筑,远离了害兽的危险,同时枪口顶住他们的脑门。

陆大古相信他们会知道变通。

而那些群体的旧有文化.....允许它们作为风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已经是他考虑到文化财富应减少流失的极限。

“咔。”

在她的目光中,他随手抽了张白纸,几笔画出欧亚大陆的轮廓,然后两个圈圈出炎华的东北和南部,写下【人口】和【开发】两个词,他稍加思索,点头:

“我们得继续想办法改善人们的生活。”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到汉国一户普通人家。

“滋。”

正是午饭前,土夯成墙面的住宅里,年仅八岁的小孩蹲在灶台边划燃火柴,火柴点燃捆成团的茅草,茅草引燃小树枝,然后木柴的热力从灶口散出来,他随手擦了擦粘上黑灰的脸颊上的汗水,踩上小凳,往锅里倒水和米,他家里四口人,爹在外面做工,娘要下地劳作,家里剩下他和阿弟。

到了中午饭点他如果不生火造饭,他和阿弟就得饿着。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样,他们必须尽快学会基本生存技能,学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公学放假的日子,上午砍柴,中午造饭,下午挖野菜,公学开课的日子,去上学,蹭学校的饭食,多带几个鸡蛋回家,这都是学校默许的行为。

孩子不知道上学有什么用,大人也不懂,只晓得学会了那些东西,将来有机会做官,大概是乡里收税、县衙里对着书写字那种人,他爹娘想来,这就是顶大的官了。

多少是个能摆上台面,讲出去脸上光彩的事,去上学还能蹭上饭,那就更不容错过了。

什么时候家里能不用再蹭饭呢?

他想。

读过两年书,多少知道些事,有了羞耻心,孩子更加希望家里的条件再好些。

听爹娘说,这会儿已经顶好了,他爷爷还在的时候遭了不少罪,现在至少有饭吃,每旬有肉,能粘点油水,还能从两餐改到三餐,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当然,即使这样,两兄弟出生的时候,爹娘也还是用米粥混着好些野菜煮的糊糊涂抹他们的嘴:

这年头的人不晓得何为过敏。

但他们知道,吃不了这些东西的孩子肯定养不活。

“哥!”

“莫急。”

安抚了下比他矮好几头的阿弟,孩子盯着灶口添柴。

他心里盘算着,上午砍的柴勉强顶得住用两天,下午的野菜硬凑也能凑两顿,面团得发上,备着明日的馍,爹给公家修渠筑坝管饭,能带两个馒头回来,娘回家以前,得把蜂窝煤点上,烧几壶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边烧着火,他一边捧起书诵读诗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书为席上珍。莫道礼冠误,本领不负人。”

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