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两县代表

但是遇上几个脚步蹒跚的家伙,哪里还能听到风月声。

饭局上没有吐的王正山,一路上吐了好几次。彭治水、项得力、百事通三人尽管没有吐,也被王正山折腾得差不多了。

终于到达白衣江边的轮渡码头后,一个个坐在码头边的水泥墩上。

四周万籁俱寂。来往摆渡汽车的轮渡船静静地停靠在江边,船上的跳板高高收起,值班的船员应该是早已在梦乡。

虽然脚底下的江面很窄,但很深,想过去只能另想办法。

路上状态最好的百事通提议:“我们去敲附近人家的门,让他们送我们过江?”

百事通为人机灵,虽然也喝了不少,却是所有人中喝得最少的。

已经缓过来的彭治水马上附和:“好啊。”

项得力连连摆手说:“江边的人家,你们也敢去惹!他们是这一带最彪悍的家伙,政府说了这么多年的江边房子要拆掉的话,你们看拆掉了没有?如果不怕被砍,你们可以敲门去试试。”

脚底仍微微有些发软的王正山说:“有一次我和力哥以前随朋友到这里来,也是夜半时候。有个朋友去敲门跟着闹了起来,结果被那些人拿着刀砍得到处乱窜。”

百事通问:“你们也跟着到处乱窜?”

王正山说:“他们不是一个人冲出来,是附近的几户人家一起冲出来。这江边人家不像垸子里的农民,因为有渡船,难免遇到各色人物白天黑夜闹事。他们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凶狠起来,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正山吐过几次以后,早清醒过来了。

彭治水说:“看来比我们岳城那里的人还要彪悍。”

项得力说:“彪悍。你们听说过这里的农民有上学的吗?估计小学读到毕业的也不多。

“这里两县交界也是两市交界,他们是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认得几个字后就在这江边讨生活,与你们岳城还是不一样。

“讲个以前的故事。当年日军在这上游二十多里的柴鱼镇设有一个据点,有一天上千从外地过来的红枪会部队带着红缨枪,喝过符水后开始攻打那里。

“你们都知道义和团是什么情况,喝符水,刀枪不入。几十年过去了,那帮红枪会与当年的义和团没有任何区别,照样是大喊着‘刀枪不入’向前冲,冲向鬼子据点。

“守卫据点的鬼子据说只有一个小队,两挺机枪,但就两挺机枪打得红枪会上千人马伤亡殆尽。这白衣江边据说全是尸体。

“红枪会的人悍不畏死,也确实不怕死,绝大部分人都死了,只有极少数活了下来。他们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后辗转流落,据说这江边人家不少是他们的后代。”

百事通好奇地说:“这么大的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彭治水摇摇头:“一个小队干掉上千人?”

项得力看着彭治水说:“可能夸张了些,具体数据没有人统计,但死了很多人则是肯定的。

“我听一个堂爷爷说,当年那支红枪会部队,是沿着下游方向开过来的。进攻鬼子据点的前一天,才到达我老家项家嘴,驻扎一晚后第二天清晨出发向十里外柴鱼镇的鬼子据点发起进攻。

“我那个堂爷爷当时才十来岁,亲眼见到红枪会的战士带着红缨枪行军走向项家嘴,去打鬼子,但是再没有一个人回去。”

彭治水问:“全牺牲了?”

百事通接着问:“这么英勇抗日的故事,怎么没有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