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内阁六部现大汉

刘信并没有按照大汉现在的官制,而是根据历史上明朝的“内阁六部制”进行改动,作为燕国的官员制度。

内阁主要负责整理奏书并分类,总结奏书上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最后送往刘信,由刘信最后拍板。

内阁成员定为五至七人,不得兼任其他官职,战争时期暂时的任命除外。

每五年一届,任期一满,重新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参选者必须有地方上为官的经验,且每人最多连任两届。

第一届内阁成员还是由刘信直接任命的,分别是程昱、贾诩、陈群、沮授、陈珪。

程昱作为最早跟随刘信的文臣之一,这些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担任内阁首辅。

贾诩和荀攸可以说是在某个政治层面最接近刘信的人,而且贾诩不迂腐,思维非常开阔,处理事情不受大汉礼法束缚,因此刘信任命贾诩为次辅。

陈群代表颍川一系、沮授代表冀州一系、陈珪代表徐州一系。

幽州和并州已经是自己的地盘,其实这些人说白了也都已经属于燕国。

但是刘信为了更好的拉拢豫州颍川、冀州和徐州的世家,好在接下来的争霸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这三地还有不少人才,刘信重用这三人,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三人也都是大才。

内阁管辖范围分为吏部、礼部、户部、工程部、商业部和教育部。

首任吏部部长由荀攸来担任,毕竟荀攸曾经根据刘信的想法有过选拔人才的经历,对于刘信渴求的人才有更为充分的认知。

吏部不仅有选拔官员的职权,还有考核、调动官员的职责。

礼部负责仪制、祠祭、外交诸多事宜,毕竟要与外邦使臣交流,这就是燕国的面子,便由仪表俊朗、才华出众、且写了一手好字的钟繇担任礼部部长。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可以说是燕国的命脉所在,刘信本想把赋税这方面单独拿出来,但是现在拿出来有些早,毕竟燕国刚刚建立,税务制度还不够完善,刘信又免去了燕国百姓一年税赋,等以后燕国稳定了再单独拿出来吧。

说起户部部长,不是别人,正是两次质问刘信,又两次被怒骂的荀彧。

刘信返回幽州后,惊奇的发现荀彧竟然没走,还在幽州兢兢业业的工作,而且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像以前那般冷淡。

刘信知道是自己之前的那番话起作用了,说明荀彧思想上已经转变,或者说是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中。

如此重要的部门,刘信也不怕荀彧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