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内阁六部现大汉

刘信知道荀彧只是愚忠而已,荀彧有相才,凭荀彧的能力干好一个部门绰绰有余,若他仍是融入不到自己的燕国,相信以荀彧的为人,也不会做出对燕国不利的事情。

刘信一直秉承着术业有专攻的态度。

工程部若是让一些没有基层经验的人来掌管,估计会事倍功半,既浪费人才,又得不到效率,因此在刘信的一番忽悠下,义兄石径终是出山,担任工程部部长。

小主,

不仅要管打铁开石的事宜,包括燕国的城乡建设、水利建设等等都在其职责范围。

不过刘信有一支基建狂魔队伍,对于石径来说,绝对是事倍功半。

商业部则安排给了徐州糜家的糜竺,历史上糜竺就是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文臣,曹操曾评价糜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

糜竺经商多年,在商业上一定的敏锐性,又知书达理、博学多识,担任商业部部长也无可厚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刘信看重的大事,关乎燕国的未来。

刘信知道历史上诸葛亮屡次北伐未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蜀国的人才出现了断层。

蜀国人才凋零,任凭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仅凭一人之力,难以力挽狂澜。

现在燕国的文臣武将多不胜数,更有吕布、关羽、典韦这样的当世猛将,荀彧、贾诩、程昱这样的顶级智囊,燕国可谓是群星荟萃,光彩夺目。

但是数十年之后呢?

刘信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左伯自来到辽东,投奔刘信后,便一直忙于开办县学,后来刘信升为幽州刺史,又着手幽州大学、各郡中学以及各县小学的诸项事宜,对于刘信办学的理念和未来规划有着清晰的认知。

故而左伯便成为首任教育部部长。

胡昭致力于教学,这段时间一直在幽州大学协助左伯管理,左伯因为还要管理各郡县中小学,大多数时间都是胡昭独自处理大学事务,因此胡昭也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幽州大学第一任校长。

而刘信也厚脸皮的自命为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