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发现给予足三里及内关穴针刺治疗的观察组术后48hVAS评分降至术后6h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6h水平,且术后24h、、 48h、 72h及第5d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穴位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此外本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6h后患者均有中度以下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其可能与麻醉、术后疼痛及机体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随着时间延长胃肠道功能障碍逐渐恢复。
但给予针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48h、 72h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肠鸣音出现及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提示针刺治疗可以更明显改善腹胀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更快恢复。
目前有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可能通过产生神经刺激信号,并沿着腓深神经以及胫前动脉壁的神经丛向上传递,将刺激传输到脊神经节、脊髓背角、延髓等中枢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继而联系胃、肠内脏器官的感觉,从而建立起足三里穴与内脏器官的关系有关。
虽然具体分子学机制尚不明确,但为研究针刺穴位治疗止痛提供了思路。总的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有意义的研究! ”
听到岭南医院的李院士侃侃而谈,顾风不禁有些佩服。
这位大佬不仅现代医学炉火纯青,对于传统医学的知识也是信手拈来,实在厉害的过分。
不过他提到的具体分子学机制尚不明确,这也是顾风接下来想走通的路。
如果这条路能走通,也算是顾风献给这个世界大夏的礼物。
对于李院士的精彩总结,台下观众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是上京大学的邹教授点评。
刚刚院士也故意留了一部分让他来讲解。
上京大学的邹教授整了整衣领。
先是赞扬了讲者一番。
“今天姜唐教授讲的这个研究很有趣,我听了也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