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一个跳出来的说“不”的人

星落门 倔强的纽扣 2666 字 4天前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臣常危之……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李邈的第一句话出口,整个灵堂前的大院子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就连灵堂内跪着的黄月英和几个孩子,也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来到灵堂外面,跪在刘禅的身后,一言不发,大气也不敢喘一口了。

诸葛亮的三个女儿都已经成人或即将成人,哪里还听不懂这李邈的大嘴巴喷射出的话语有多么恶毒!

诸葛钧的脸色阴沉似水,他恨不得现在就上去,给这姓李的煞笔几个大嘴巴子。

很多人的脸色已经变得僵硬,更多人的吓得心“蹦蹦蹦蹦”地跳个不停,像要跳出胸腔一般。

“……”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臣常危之……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这上疏中的任何一句话,放之于任何人的身上,这人都是“罪该万死”的下场!

而李邈一口气竟然说出了如此多的“虎狼之词”!

并且,都用在一代名相诸葛亮的身上!

尚书李福不顾礼仪,大喝一声:“李邈住口!”

李福大步上前,就要去揪李邈的衣襟,却被李邈躲过。

李福气得指着李邈的鼻子破口大骂:“丞相尸骨未寒,你李邈却公然侮辱丞相,是何居心!”

另外有几人也纷纷站了出来,或者指责李邈狼子野心。

但也有人公开站出来支持李邈有自己的话语权。

场面顿时就乱作一团。

刘禅一句话也没有说,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几个臣子争吵,推搡。

某一瞬间,刘禅甚至很想笑。

真的,他自己也很疑惑,自己怎么忽然间就想笑了呢?

笑,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毕竟在这庄严肃穆的场合,如果自己真的笑了,那么,史书上将会怎么写呢?

会不会真的将李邈的奏章内容写上去:“大小为庆”?或者“上为之庆”?

其实,刘禅也知道,诸葛亮去世后,接下来,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只是没有想到,有些人竟然已经如此迫不及待,连一天,或者说,连半天一夜,都等不及了。

“你们真的就如此急迫么?”

他知道很多人等着他给相父诸葛亮一个“盖棺论定”,但刘禅不希望他们逼着他去“论定”。

盖棺定论,盖棺定论,这棺都还没有盖好,你们就如此急迫么?这个“论”,真的就一定会如你们所愿么?

是的,对于强权霸道的诸葛相父,他曾经有过恨,但这个恨,却绝不是普通人理解的那种恨。

他恨自己得不到重视,恨自己不能拿回权柄,恨自己始终是一个“儿皇帝”,但是,骨子里,刘禅并不是一个权力欲望熏心的人,更不是一个傻子。

他是一个心性宽厚之人。

他曾经无数次扪心自问,“假如丞相将权力都还给我,我是否会比相父做得更好?”

每一次,答案都是一样的——不会。

刘禅不支持北伐,说真的,一点也不支持。

但他理解相父,就如同他理解自己父亲执意东征一样。

他们父子都不是天生的皇帝,但却都执意要做一个非同寻常的皇帝。

比如父亲,他执意东征,为了替一个臣子报仇,而枉顾江山社稷,多少人为他叹息,但纵观历史上,可有一个这样的皇帝?

可有一个将臣子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的皇帝么?

每想及此,刘禅在痛惜之余,也不得不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而骄傲,而自豪!

自己呢?

一个“儿皇帝”,可有做到有什么不同吗?

有!

刘禅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儿皇帝”,就是真的视“相父”为“父”的儿皇帝!

对,这就是我刘禅与所有“儿皇帝”的“与众不同”!

纵观历史上,哪一个“儿皇帝”一旦得到权柄,不对那个“相父”进行清算?轻则毁坟掘墓,重则鞭尸灭族!

我,刘禅,就,不!

当初,相父第四次北伐时,在李严的鼓捣下,刘禅一度起了不好的心思,当时他想的,也就是拿回部分权柄,根本不是想将相父如何如何。

事后,他才知道,李严以及背后的益州土着们竟然在背后做了许多事情,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益州豪族之用心之深之险恶,终于给单纯善良宽厚的皇帝刘禅上了生动地一课。

在那之后,无论谁在他面前说相父的坏话,都被他严厉制止。

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法分辨别人的心思,但却知道自己的相父,一直都是像一个父亲一样,呵护着他。

相父北伐,其实就是一种执念,是大汉臣子的那种“平天下”的执念导致的,至死不休。

或者说,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