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不支持,但却理解,更予以宽容对待。
现在,李邈公然在令堂前就开始了对诸葛相父的清算,这就是逼迫他刘禅表态。
小主,
李邈不怕死。
刘禅知道李邈不怕死。
还可以用另外一种说法来解读“李邈不怕死”这句话,就是蜀中以李氏为代表的人,想用李邈一个人的死,来胁迫皇帝刘禅,告诉他,诸葛亮已经死了,接下来,益州土着们的政治诉求,请你尊重!
李邈看也不看李福一眼。
尚书本比他高出许多,但这个时候,李邈却像一个为了某种信仰而赶赴法场的烈士一般,高昂着头颅,逼视着皇帝刘禅的眼睛。
他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抹笑意,邪魅,不可名状的笑意。
李邈,真的,笑了。
他知道,自己死,或者不死,刘禅的态度都已经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
有了这个态度,就足够。
蜀中土着们,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你刘禅敢给,我们就敢接!
因为人家既然知道了你皇帝刘禅的态度,很好,接下来,人家自然也有自己的态度。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的这句话在益州大族中尤其流行。
刘汉政权对待益州大族的态度,决定了益州大族们对待刘汉政权的态度。
民间谚语:“你做得了初一,我做得了十五”。
益州豪族们一向务实有加。大家才不听你说什么,而要看你做什么。
如此,最实际。
所以,李邈笑了,笑的邪魅,笑的放肆,笑的让人遍体生寒。
刘禅,也笑了。
他听见背后传来嘤嘤嘤嘤的哭声,显然,是诸葛夫人黄月英,和孩子们。
他没有回头。
他笑了。
笑得也很邪魅。
站的近些的大臣们看见刘禅的笑意,顿时便都噤若寒蝉。
他们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了。
只有蒋琬,目光清冽,目不斜视,像一尊雕像一般,动也不动。
还有很多人想站出来,却一时都不敢再有所动静,即便是与李氏瓜葛甚深的那些人,也都感觉到了丝丝寒意,也都在心里自问:“今天,是不是做得有点过了。”
黄月英自然听完了李邈所有的奏辞,心里便更清楚了,丈夫的担心,终究毕竟还是来了。
但来得如此之早,之疾,之迅猛,倒也出乎黄月英的意料之外。
仅就站在灵堂前的这些人来说,从人数上讲,益州土着的人恐怕还多一些,荆州帮的,更多在军中,没有能够回来。
以有心算无心之下,今天,估计诸葛家的人会有一番磨难了。
黄月英顿时感觉到无限悲凉,丈夫的灵柩还停放在家中,莫非,这就要迎来清算了么?
为丈夫而死的心,她早就有。
但这些人连让丈夫的灵柩下葬,也不愿意了么?
小诸葛瞻膝盖早已经红肿,却依然咬着牙,跪在那里。膝盖那里疼得钻心,小家伙强硬地昂着头颅,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指甲已经嵌入肉里。
他压制着满腔的悲愤,任眼泪直往下掉,却没有一丝悲声发出。
三个姐姐显然已经开始低声啜泣,但诸葛瞻却坚硬地像一块石头!
他还小,并不能完全听懂李邈奏章里的含义,但某些话语,却是清清楚楚地让他知道——那人,在诅咒他的父亲!
三个姐姐却都已经听明白了。
她们三人都满眼含着热泪,愤然盯着对面那恶魔一般的人,心性激荡之下,浑身都若筛糠,恨不得扑上去撕碎了李邈那厮的一张烂嘴才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皇帝陛下刘禅的身上。
刘禅嘴角歪了歪,算是笑了。
看着李邈,刘禅道:“来人,将李邈拿下,立即斩首!”
说完,也不等臣子们跪安,就向丞相府大门外走去。
身后,传来了李邈“哈哈哈哈”的大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