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理段氏,所重者,民心。”祝融氏每次想到段氏,心里都有种不祥的预感。
吕氏为钱,可以理解。
孟氏维权,也可以理解。
唯独这段氏,本为外来移民,却“自甘南中”,将自己打扮得洋不洋土不土汉不汉蛮不蛮的,这本身就让人费解了。而在对待外来佛教一事上,更是热心得几乎都有点“奋不顾身”了,这就尤其让人不得不忧心忡忡。
段这个姓氏,本是汉族大姓,在陇西一带,胡汉杂乱之后,更为兴盛。段氏在东汉末年甚至曾经出现过一个可以“止小儿夜啼”的人物——段熲。
在整个大汉朝的历史上,给中原帝国带来最大伤害的,前汉有匈奴,后汉则属羌族。
羌族生活在后世青海西藏一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羌蛮”。而这里所讲的羌族,则主要为生活在青海甘肃一带的的西羌东羌先零羌参狼羌钟羌等,这些民风剽悍的羌族,几乎与后汉帝国整整纠缠了一个多世纪,直到遇到了一个名叫段熲的战神。
这是后汉最后一个百战百胜的战神,更是一个杀神。
段熲本是帝国皇家陵园的小小管理员,每天干着清洁卫生和安保工作。但就在这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却成长出来一位百战百胜一举荡平羌蛮的将军来。
段熲作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
在历史上,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多,段熲之前,有一个,名字叫白起,外号人屠。白起之后,有一人,名项羽,号为霸王。段熲之后,再无一人。
经过湟中之战、鸾鸟之战、遵义山之战、洛川之战等大小百余战,段熲彻底将东羌西羌打得生机全无,苟延残喘,彻底解决了后汉百多年来都未曾解决的帝国西北羌族祸患。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中记载,三国最着名的毒士贾诩初入官场,郁郁不得志,辞官还乡途中,遭遇叛乱的羌蛮劫道,将包括贾诩等人在内的十多人全部抓获。贾诩只说了一句话:“某乃段熲外孙。”羌蛮闻言大惊,当即将贾诩等人全部礼送出营,多赠金银马匹,送其远去。
这就是段熲。
段熲后来曾经担任帝国首都卫戍司令司隶校尉,并曾经一度担任帝国最高军事领导太尉。
就是这样的一位段氏最杰出的人物,在南中大理段氏这里,竟然声名不彰,毫无影响,从来不以此先祖为傲——单就这一点,就让人尤其生疑。
“段氏自甘南中人,久矣。”祝融氏的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在目前的南中,汉蛮之间,泾渭分明得一塌糊涂,汉即是汉,蛮便是蛮,汉蛮之间,可不仅仅是衣着服饰语言习俗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文化信仰的不同。
汉人虽然也信奉苍天天神,但最重要的信仰,却是儒家的那一套:尤其是经前汉大儒董仲舒改良之后的“君权神授”“君臣父子”“天人感应”这一套,并且以此文化自傲,并以此传家传种。
而蛮人,却坚定信仰“神魔鬼怪之说”“生为今世死为来生”,对于汉人的“秩序说”嗤之以鼻。
蛮王孟获现在头顶上的那个“御史中丞”,在于汉人而言,觉得是帝国给了孟氏一个莫大荣誉,但在蛮人而言,却褒贬不一,甚至贬多于褒,认为蛮王被迫从了蛮人的“秩序”信仰。
大理段氏的诡异之处,便在于此。
按说,他们也是百多年前从从陇西迁来大理居住的汉族大姓,但他们却一直走在“自我蛮化”的道路上,不遗余力。
他们不仅几乎从不讲述自己的祖上陇西风光,更近乎对陇西段氏的高光历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连丁点的宣传都不曾发生过。反过来,他们和各个蛮族之间的关系却“莫逆”得一塌糊涂,尤其在婚姻方面,他们甚至对于蛮族豪酋的女子的兴趣,远远大于汉族豪门的女子。
也因此,大理蛮族也多以段氏为自己人。
段氏现在已经拥有大理,民心归附,蛮人尤其尊崇,将其看做蛮族领袖。
“也不知道段氏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更不知道段氏所图为何。”
更诡异的事情还在于其对待南传佛教的态度上。
蛮族秉持的是多神信仰,南传佛教来此已久,并无多少影响,但段氏却成为南中第一批笃信佛教的豪门,而且笃信之深,几乎让人“瞠目结舌”——自建寺庙供奉佛祖就不说了,段氏族长往往在年老之后,主动剃度出家为僧,一心向佛,不问世事。
段氏子弟多俊彦,却基本不出仕。
“段氏所为,尤为费解。”
在祝融氏的眼中,不管哪个族群哪个个人,所言所行,都可以解析,甚至很多时候,一看便已分明。唯独这段氏,不知其骨子里到底玩弄着什么花样。
“吕氏求财,孟氏求权,段氏,所求为何?”沈腾也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
以商道为雄也好,以地利为雄也罢,说到底,都抵不过人家段氏的“以人为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段氏所图甚大,在于沈腾的认知里,不过都是王图霸业之一罢了。
在后世,大理段氏果然会迎来好几百年的辉煌岁月,其辉煌时间曾经一度跨越了几个朝代,包括唐、宋,直至元朝,才彻底覆灭。
甚至,唐王朝的覆灭,也与段氏有莫大的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