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野也不是白来的,他作为指挥官不能坐视不理。
虽然他解决不了战士们的根本问题。
但他会想法设法去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物资补给,尽量让战士们好过一些。
另外他还了解道,前线最紧缺的生活物资竟然是香烟。
这是有原因的。
虽然国内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初期。
日用品的生产和供应早已不是那会儿三十年前那会儿,百废待举的起步阶段。
但具体到前线需要的种种用品,也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获取的。
由于前线位于山地,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本就不够到位,复杂的地形和天气更增大了物流困难。
其次,各类用品产地不同,有的甚至位于遥远的省份,统筹采购也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精力。
在这林林总总的各类军需品中,战士们对香烟的需求显得十分突出。
据统计,各部队的香烟消耗量相当惊人。
不少战士烟瘾都偏大,有的人一天抽完两三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不光猫耳洞里时常萦绕着香烟气息,就连不少指挥所里也常常烟雾缭绕。
大量的香烟消耗对后勤补给部门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首先得采购到,然后还得足量、及时地运上去,才能尽量不让前线战士们的香烟“断顿”。
许多战士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遇到兵站或者小卖部,只要有机会就去买烟。
刘之野极为关注这一情况,因为补给难得问题,他还向总部以及地方寻求过支援。
于是,为了满足前方需求。
这些物资的来源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主打一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有后方家人购买之后寄送过来的;有部队统一设法采购作为补给下发的;还有各地方政府及单位个人发动慰问活动,专程送过来的。
这些物资的产地、品牌,更是花样繁多。
其中牌子比较老、普及度较广的以五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大丰收”为代表,此外还有“阿诗玛”、“白红梅”、“红河”、“金丝猴”、“石林”、“春城”等品牌也相当常见。
一般人是抽不起,售价更高、相对难以见到的牌子。
比如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于海洋等人抽“中华”,不是没有,往往出现在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较好的战士手上。
在地理上来说,滇省和桂省等省份本就离前线较近,又占据了夏国烟草产量中较大的一块比重,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了战地物资供应的主要来源。
滇省的“红塔山”、“玉溪”,都是在前线颇有名气的品牌。
尤其是“红塔山”口感劲道、解乏效果显著,受到部队广泛的欢迎和追捧。
来自红河的“红河”则胜在价格低廉数量又大、采购较为容易,同样口感也相当带劲。
另外,还流行一款由宝县生产的“金丝猴”香烟。
这品牌第一次抽的人如果不能习惯其口感,会觉得非常“辣”,甚至可能出现上头、发晕等不适反应。
不过,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品牌中,最受欢迎、承载了最多情怀与记忆的还是“大重九”。
这个品牌同样出自滇省,从气候土壤的角度来说,在滇省培植烟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烟叶收获后往往还要用木板夹起来、入库存放三四年左右,此后烟叶中的异味才会自然去除,香烟的味道更为醇厚。
滇省出产优质烟叶,再加上经营得力。“重九”推出不久便成了该厂的金字招牌。
当年伴随着抗战期间轰轰烈烈的抵制倭货运动。
那会儿的国产品牌被视为“爱国烟”、“抗战烟”,购买吸食“重九”更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
不仅如此,它们还曾经作为战备物资,伴随滇军远征军;当时就连来自M国的飞虎队成员们,也非常偏爱这一品牌。
新夏国成立后,重新设计了新的商标,这款产品也随之拥有了新的名字“大重九”。
当出产“大重九”的春城厂得知前线急需物资的消息后,立刻着手采取各种措施,对“大重九”供应效率加以改善。
首先,该厂专门开辟了面向前线的供货渠道,将售价统一下调,还不定时组织专司其事的支援组和慰问组。
种种努力之下,更多数量的“大重九”被送到前线。
获得了战士们的大力欢迎,也在今后多年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线流传的一些说法认为,“大重九”是不折不扣的甲级货。
“大重九”本身的口感和效果令人满意,就连抽光之后的烟盒,战士们也常常舍不得扔,往往当作纸张利用,最大发挥其使用价值。
数年后的某篇报道中播出过一名战士在战壕中写下的家书,有眼尖的人还发现,这封家信所用的并不是专门信纸,竟是一张展开压平的“大重九”烟盒!
这个细节足以证明这品牌在这时战士们间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物资上,刘之野还尽量安排慰问演出团给前线战士们进行慰问演出。
这年月的艺术家也是真正的艺术家。
在偏马山,这个地方被称作“80年的上甘岭”。
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可想而知。
本来慰问团的团长不准备让李歌唱家上山的。
但是他坚持要上去,上去之后,战士们非常的感动。
可是他刚唱起来敌人的枪声就响起来了。
这个时候团长想要带他下山,李歌唱家说:“战士们都不怕,我怕什么……”
接下来在敌人的枪声中,他一口气唱了七首歌!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53/3253996/11110662.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