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各个坊巷,都要制定编号。”
“不能只有门牌号用数字,所在的街巷和坊却没有。”
“以后要争取能用一串数字,就确定宅院所在方位。”
“这样信件分类和培训邮递员的时候,都会更加方便。”
陈奇瑜怀着补救的心思,表现道:
“陛下此法甚好,臣以为各个府县,也要确定编号。”
“方便信件邮递时,直接做出分类。”
这让朱由检想到了后世的邮编,点头赞许他道:
“陈卿想的不错,各地确实应该确定邮编。”
“用两位数字确定各省和海外督抚辖区编号,后面加两位数字确定各府和藩国编号,再加两位数字确定区县和领地编号。最后再加两位数字确定具体的坊或警务所辖区,或者都甲、乡镇、巡检司编号。组成八位数字邮编。”
“这样信件分拣时,可以通过观看邮政编码,确定分配给哪个邮政所。”
“太仆寺要尽快制定出规范,在这次京城坊巷调整、还有将来的府州县调整时,确定各地邮编。”
“确保每封信件,都能快速投递。未来再根据各地距离,发行邮票售卖。”
陈奇瑜乐滋滋地领命,觉得自己在皇帝心里,一定更受重视。
朱由检确实对他这个提议很满意,而且还想到了身份证号,继续道:
“这八位数字后面,加上按出生日期确定的黄帝纪元年月日数字,可以作为居民的身份证号。”
“不过一个地方同一天出生的人多半不止一个,所以还要加上两位数字序号,防止身份证号重复。再加上一个性别码,男性用奇数、女性用偶数。”
“每四位数字加空格或分隔符区分,减少抄写错误。卫尉寺警员查看户口时,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籍贯、年龄、性别等身份。”
“兵备道和卫所按年龄征男丁的时候,也能更加简单。”
“以后争取让所有人都有身份证号,让他们办理公务的时候,必须带着户口簿,或者由当地警务所开具的身份证明。”
“如果将来有条件,还要加上图像,防止有人伪冒。”
这么严密的编号方法,让群臣暗暗擦了一把汗。
因为谁都不会认为,这是皇帝临时想到的。
这种制度如果推行下去,会让大明对户口的控制,得到极大提升。
每个人都会被网罗在里面,没有户口簿身份证会寸步难行。
朱由检当然不是临时想到的,他是仿照后世的身份证,提出了身份证号码。
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邮政编码定为八位数字,身份证前八位也用这个编号。加上八位数字出生日期,两位顺序码,一位性别码,加起来一共十九位数字。
这样不方便以四位数字区分成五组,而且为了防止传抄错误,他仿照后世的身份证号,加上一位校验码。
不过身份证校验码如何计算,他是不记得的。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擅长数学的徐光启:
“把身份证的十九位数字按一定的系数相乘,然后结果相加,再除以某位数字。得到从零到九十个不同的余数,作为身份证一位数字。”
“如果怀疑传抄出错、或者有人伪造身份证,那就用这个办法计算,简单确定真伪。”
“计算方法徐学士要费心点,要尽量方便计算,方便用于核验。还要让余数各有不同,进一步防止身份证号重复的可能性。”
徐光启出声应下,提出在某个坊试行,确定计算方法。
朱由检指着南居贤坊说道:
“南居贤坊的断头路不多,需要做出的调整不大。”
“就从南居贤坊开始,试行新的坊巷和集市制度。”
“北直隶顺天府东城区的编号,需要太仆寺规范出来后整体确定,至于坊的编号……”
顿了一下,他同样没有直接确定,而是整体安排:
“京师三十六坊,调整后也不会超过一百,整体确定编号,不用三城区划分。”
“从大时雍坊开始,皇城周围九坊,编号定为01-09。”
“这些坊的范围要扩大,围绕将来的环城路。”
“皇城路多有文武官员和内官往来,到底不方便行人,将来要把真正的一环路开辟出来,方便民众通行。”
指着长安街、崇文街、鼓楼街、宣武街这几条道路,朱由检把里面的坊巷,都划入中城范围。
在合并一些坊后仍旧是九坊,编号占据前九位。
群臣对于这点,没有什么意见。
中城兵马司现在又不负责政务,范围稍微扩大也没关系。
反而是住在里面的人,以后更有底气说自己住在皇城附近。
不过对皇帝把长安街作为一环路南街的做法,这些官员却不太赞同。
因为如果行人多了,他们在衙署和皇宫之间往来,被车马撞到怎么办?
他们老胳膊老腿,可经不起折腾。
这些人纷纷表示,长安街只适合官员通行。承天街也是如此,不能再让闲杂人等轻易进去——
显然,他们想到了上次举人静坐的事情,觉得应该把这一带封起来。
伏门哭谏是他们的权力,不能让学生举人参与。
杨景辰深知官员们的想法,这时站出来表现道:
“陛下,长安街同样多有官员往来,而且有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存在,通行并不容易。”
“臣以为可以把一环南路改为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北侧的顺城街。这样中城九坊,就都在一环路内。”
这个说法,得到群臣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