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为吏之道

往往一个国家内部某些危机酝酿之后,就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最先发现问题,也是最先想要改变现状的。

太学,也是大秦帝国时代的缩影罢了。

在太学里,上演着一切帝国内发生的事情。

(此处有删减)

为什么太学总是被人冠上是一个单纯美好的地方呢。

——————删减——————

——————删减——————

——————删减——————

——————删减——————

——————删减——————

不被允许一一细细分说。

而太学往往还会保住最安全、最干净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律史们,和弟子们有着绝对的年龄差,有着绝对的阅历差。

——删——

尤其是当律史群体逐渐发展到整个群体不再追求个人人生价值理想实现,摆脱了社会道德约束,律史成为了一种职业,弟子的利益就越发难以得到保障。

二次删减——

————有删减——

因为人活着是要吃饭的,道德这东西说到底影响的是你吃饭饭来的容易与否、吃的香不香……但是人活着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有没有饭吃。

所以在帝国的文化传承面前,最应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日后这批年轻人,他们应该何去何从,到底是律史、博士仆射来负这个责任,还是弟子自己来负这个责任,还是父母来负这个责任?

为什么在弟子(4-18)人生正需要帮助、辅佐的时候,却要经历三方的拉扯,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律史,还有一方就是自己。

大秦帝国的弟子们,入学后等来的未必是律史们的谆谆教诲;童蒙后等来的也未必是阿父阿母的悉心呵护;而自身薄弱的力量,对世界的了解不够种种,也让他们迎来的不是什么飞扬的青春。

恰恰相反,他们迎来的是‘鞠球’的命运,今天被父母踢,明天被学校踢,等长大就去踢别人了。

弟子们,直到在求学宛城的那一刻,他们才终于感觉到了自由。

仿佛他们过去一直被关进了什么笼子里很多年,终于被人放出来了。

那一刻,他们的感受是终于解脱了。

这种结果就是习惯的力量和传统儒家师道共同作用得来的。

这法家弟子的培训讲堂里,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法家和儒家,真的泾渭分明吗?

弟子,很多人把他们当成一个没有思想的群体。又或者说,律史永远都是自大的把弟子们想象成一群毫无反抗能力,不会思考的羔羊。

当秦二世到来时,弟子们都沸腾了,是否这也是对太学内学监和律史长久以来积攒的不耐烦情绪呢?

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那些律史、博士仆射、教授们自己都做不到的虚伪说叫。

弟子们都清清楚楚,其实这些帝国的精英们,就是从律史、博士教授们的行为之中,慢慢的塑造了自己的三观。

本来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个顶天立地、为民请命的好人,但是父母律史、博士仆射、教授们教给他们的和做给他们的却是两回事。

基于看惯了太学里的师者斗争、见到了律史们言行不一,而时代却又是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空前的帝国在建立,有人在金钱和利益之中迅速的腐朽,永远的留在了旧时代,而有人则目光锁定于秦二世允诺要给他们创立的全新时代。

这群弟子们,太少人了解他们了。

也只有了解他们的处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这样才能理解这些弟子们对于秦二世的期待。

弟子们只剩下一个秦二世这一个黑暗之中的火炬了。

其他的律史、博士仆射、教授们什么的,甭管吹的多么天花乱坠,关键时刻指望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