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喇丰阿

燕京的这些所大学里面论人文景观肯定是清华第一,毕竟以前是皇家园林,圆明园旧址。燕大这方面就很浅薄,缺乏些许底蕴,除了未名湖畔的“临风待月楼”,博雅塔,石舫,钟亭,诗碑,还有五孔桥,八角亭,花神庙,实在乏善可陈。

这天213寝室里几个同学在花神庙附近闲逛,就说起这个事情,“我们燕大的古迹是少了点,转来转去就这点地方,实在算不上流连忘返。以后如果写回忆录都没多少东西可以写的。”

“你还没毕业就开始琢磨回忆录!你活的是真够着急的!”

“就算不写回忆录,每天写日记也没多少素材啊。”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那个,这话是隔壁那边说的,”

“梅贻琦先生1931年就职清华校长时说的。”

“靠!又被隔壁压了一头!”

“按我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也不在大师!”

“你说在于什么?”

“在于出了多少大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道理!”

“其实人文古迹并不一定来自于以前,也可以来自于后世。”

“你现在修的再好,也是新的!意思差得多了!”

“你们读国外书籍有没有发现,老外的那些名家,古籍,都是孤立的,割裂的。”

“什么意思?”

“你看啊,外国公布的那些古代文明成果大多很突兀,没有传承,一下子就冒出来了。那些大师也是,没有家族血统传承,作品也没有发展延续过程,出手就是经典,然后就没了!”

“而且国外那些所谓大师,都是全才,什么都是杰出的!不可疑么?”

“你说的还真有点道理,是缺乏逻辑支撑。”

“不会都是杜撰出来的吧?”

“有可能!我们华夏有几千年可以准确记录的历史!兵马俑还在地里迈着呢!那些老外有什么?”

“这就是原因!既然没有历史,那就自己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