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恶客登门 (1)

星落门 倔强的纽扣 2381 字 4天前

对于蛮王,老爷子可以不给一点点的尊重,当然,这是在背后说,若当着蛮王孟获的面,他还是要客客气气,毕竟人家的政治地位摆在那里。

而且,人家孟获还在成都做了十多年的御史中丞。

虽然孟获的这个御史中丞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这么多年下来,孟获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唯一做的贡献就每年让蛮王妃到成都去一次摆阔,到处炫富,到处撒钱。

然后,就成天坐在蛮王府中四门不出,与各个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咸不淡,与公事上面不闻不问,却与皇帝陛下搞得蜜里调油一般地亲密无间。

那当然了,现在的蜀汉帝王家的内府库里空空如也,耗子进去都得含着泪出来。

这些年下来,也就蛮王妃每次来,借着进皇宫看望皇后娘娘的机会,向内府库里搬运些金银,和南中特产。

都是整车整车地搬运。

哪一次,迎接祝融氏进宫时,皇帝刘禅不是笑得像一尊弥勒佛!

蜀汉的大臣们的的确确是历史上少有的廉洁奉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蜀汉帝国的底子实在太薄了,你倒是想贪,可实在是没处下手啊。

当然,蜀汉吏治清明,与刘备诸葛亮的勤俭持家珠玉在前也有关联,后来者如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一个个地有样学样,所以,蜀汉的吏治,整个吏治在三国之中首屈一指,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横向纵向比较,可能都是最为清廉的存在。

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但蜀汉帝国的底子薄,却并不代表蜀汉帝国内部没钱,遗憾地是,钱财都在本地土着豪族们的手里。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也罢。

提到建宁李氏,姚伷也不得不皱起眉头。他可以不尊重蛮王,但却不能不尊重建宁李氏。

“好一个李恢李德昂啊!”沉默许久,姚伷长叹一声。

若提起蜀汉帝国的基石的话,先帝带来的荆州帮自然都是,原本属于刘璋的益州帮,基本都是被动称臣的,主动的不多,但个顶个地牛掰,第一个当属法正,而第二个,就是建宁李氏的族人李恢。

迎备入川抗张鲁,本就是东州军的领袖法正的杰作。

刘备带兵入川,本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了,打死也不会再走的 ,而刘璋这边,对刘备抱有敌视的,更是大有人在。

所以,双方的间隙一直都存在,即便二刘之间搞得好像天下刘氏一家人似的,其实下面的人,一直都在做着分手互斗的准备。

也因此,刘备在葭萌关时,双方的矛盾正式公开化,刘备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二刘直接来开架势,一句话——干就完了。

此时,尚在南中建宁做小吏的李恢,受郡守委派去成都汇报工作的,听说二刘反目,这位李老兄却直接绕道成都,去了葭萌关,投降了刘备!

李恢投降刘备的意义非凡,他代表的是南中豪族大家,这在政治上有很高的价值,说明南中的豪族“背璋降备”。

其实,李恢的这一行动,也从侧面证明了刘焉刘璋父子治蜀期间,对于南中的治理,同样的糟糕透顶。自己这一方还占据着几乎所有的优势呢,部下却有人直接绕道投到了敌人的阵营里,你说你的管理水平得有多糟糕!

而在真实历史上,当蜀汉亡国时,整个南中地区其实一枪未放,完完整整地一块蛋糕放在那里,等着人家曹魏来接收吞食。

甚至,人家连南中的各级官僚都没有更换,全部直接就地上任!

所以,无论是刘璋父子治蜀,还是刘备父子治蜀,南中,都一样被治理得一塌糊涂。

真的是他们的能力不够吗?显然不是。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底,还是政策导向问题。

话题再回到李恢叛璋降备这件事情上来。

刘备集团当即大喜过望,如获至宝,李氏也由此成了刘备身边的益州南中帮第一人!也因此,李恢才有机会成为南中庲降都督府第一人,前后治南中达11年之久。

“李德昂是个能人呐!”姚伷对周伯仁道,“当年,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章武三年(223年),夷陵之战后,先帝逝世。当时南中板荡,叛乱四起,豪强高定在越巂郡肆意妄为,豪族雍闿在益州郡飞扬跋扈,牂柯郡朱褒兴风作浪。而此时,新帝刚刚登基,万事待定,而北魏东吴虎视眈眈,我蜀汉存亡只在须臾之间。也因此,中央政府根本无暇南顾,唯李德昂苦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