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从陕西招兵,还能减少他们走投无路之下造反的可能。学习宋朝故智,在遇到灾害时就招走壮丁。
这样商议一番后,总算定下了卫所改制后九边将来的士兵来源。
如果实际还有不足,可以像现在的陕西一样,在边疆多设几个军民府、军民卫,从军民户征兵守边。
即使他们每个人只需要服役三年,但是庞大的基数,会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后备兵力,震慑塞外敌人。
班军赴边和赴京服役三年一期的制度,算是定了下来。
京城的五万班军,要从全国各处选。因为京城的条件相比边关更好,想来会有很多精锐愿意来。
五军营的兵源解决了,兵部尚书薛凤翔想到刚刚谈论的神枢营,出主意道:
“臣以为京城的百姓既然在城内,那就像九边的百姓一样,有守城的责任。”
“陛下可以不用将士兵来源限制在祖上是卫籍的军民户,而是把所有百姓,都作为军民户看待。”
“这样神枢营征的兵会更多,不用担心他们没有军户后,找不到足够的兵源。”
这个建议一出,朝堂上不属于卫籍的官员,都是怒目而视。
他们本没有服役的责任,薛凤翔却想想把他们拉到里面来。
京营护军使李邦华道:
“陛下,京城是首善之地,防卫压力又不如边关。”
“怎么能像边关那样变成一个大军营,让所有人都要去服兵役?”
想想那个样子,李邦华就觉得可怕,熊明遇、毕懋康等人,也是纷纷反对。
朱由检虽然有心让所有人都服兵役,但是也知道薛凤翔这个提议,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京城是大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哪能像边关那样,只考虑军事方面?
所以他在群臣的反对声中,否决了薛凤翔的提议,又拿涿鹿区的例子道:
“薛卿此议虽不可行,却也有一定道理。”
“涿鹿区那边,是规定所有人在遇到战争时,都有服役的责任。”
“这些人不用强制从军,但是每年的徭役时间,都要分出来一些,作为民兵训练。”
“以便在遇到战争时,能够作为民夫甚至后备兵力。”
“朕看京城也应该有民兵,同样十户抽一丁。”
“每年训练的时间有多少,由各区议会决定。”
“不能参加民兵训练,或者取得训练合格证的,可缴纳免役钱替代。”
拐弯抹角之后,又提出了针对民户的免役钱。
虽然相比需要服役三年的军民户免役钱要少,但是一年年积累下来,却也不是小数。多少能增加收入,用于补充军费。
同时还可以让所有人认识到,他们有服役的责任。
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一步步推进义务兵役制。
最终的目标是让军民户和民户差别完全消失,所有人都有义务去服三年兵役。
群臣自然没有朱由检想的这么远,但是每年只服役几天、而且计入徭役日期,让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不合理。
更何况皇帝说了可以像徭役折银一样,不去服役缴纳免役钱代替。他们很顺利地通过了这个提议,决定将来让议会制定徭役和兵役日期。
被皇帝否决了提议的薛凤翔,急着想要立功,又指出了皇帝的政策,存在的一个问题:
“陛下,十户抽一丁的话,对小民太不公平。”
“他们一户只有五六人,却要像几十人的大户一样,承担十分之一兵役。”
“臣以为可让大户强制分户,或者把十户抽一丁,改为十丁抽一。”
“如此能征集更多的士兵,民兵训练的时候,同样也是按丁。”
这个办法倒是有些可行,而且让朱由检注意到了,要继续拆分大户。
之前他按户制定有产税就有鼓励分户的意思,如果在兵役上让大户占到便宜,那就和这个方针背道而驰。
所以他赞许地道:
“薛卿此言甚当,这确实是朕的纰漏。”
“十户抽一丁,应该改为十丁抽一丁,让各个卫所做好户口统计。”
“原则上来说,十六成丁后开始服役,但是可以缓四年,等到二十加冠长成壮丁后。”
“身体虚弱、有疾病等问题,或者在学习的学生,在兵额充足的时候,可以暂缓服役,甚至缴纳免役钱代替。”
“但是如果兵额不够,他们也要去服役。”
“有功名的主要安排去文职,还可以担任护军。”
“他们在服役后,都能获得参选议员的机会。”
把京城兵役制度优化,又对薛凤翔同样嘉奖,和两个侍郎的嘉奖命令一起发下去。(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272/2272525/11110501.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