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安置多少卫所,要看能招收的兵员确定。”
“以十丁抽一计算,京城能招募多少士兵?”
将按户征兵改为按丁口抽调后,朱由检询问他们道。
主持城区三署改制、兼任过顺天府尹的袁可立道:
“顺天府黄册上有十万户、七十万口,约有一半在城内。”
“但是按陕西的情况来看,至少瞒报了一半。”
“京城户口数量,完全能按整个顺天府的十万户估算。”
“每户按大约两丁计算,就有二十万人能去当兵,十丁抽一能征到两万。”
“但是京城的人祖上不都是军户,以臣估算,大约有三到五成可以划为军民户,十丁抽一能征到的兵,大约在六千到一万。”
这个数字,显然是出乎预料的少。
因为这意味着整个京城能征召的士兵数量,只相当于一到两个卫。
群臣交头接耳,很多人认为费大力气只征这么多兵,显然有些划不来。
兵部右侍郎熊明遇道:
“如今卫所世官多有超编,每卫原本的四五十名世官,普遍达到一百五十还多。”
“如果每坊安置一卫,那么京城每个坊,都要供养一百五十多名世官。”
“臣以为不如把这些世官编成一卫,他们加起来的数量,就有五千多人。”
这话说得朱由检险些绷不住了,因为他在之前也没想到。派出去征兵的官员,只能征到略高于他们数量的士兵。
所以一坊一卫绝不可行,甚至十丁抽一,比例都有点低。
但是十丁抽一相比之前的十户抽一,已经提高到原本的两倍,相当于是五户抽一甚至四户抽一。尤其是对人丁多的大户来说,几乎相当于一户抽一。
如果再往上提高,那就负担太重了。京城的军民户估计会用脚投票,逃离这座城市。
这让朱由检有些伤脑筋,恨不得按薛凤翔所说,把京城所有百姓都看做军民户。
那样十丁抽一,至少能征两万兵。
或许是已经算到了这一点,薛凤翔也明白当今皇帝的为难,又出主意道:
“陛下之前设立军民卫时,是让所有男子成年都服三年兵役。”
“臣以为不用拘泥于十丁抽一,军民户的男丁只要成丁,就让他们服三年兵役。”
“京城人口七十万,每年成年的男丁,大约有七千多人。”
“三到五成属于军民户,那就是两千到三千五百人。”
“每人服役三年,常年在营中的人数,大约六千到一万一千五百人。”
这相比之前的五千到一万,提高了大约一千。
但仍旧杯水车薪,无法改变在城内征不到多少人的事实。
不过蚊子再少也是肉,再加上薛凤翔如此尽心,朱由检不能无视他的建议。
所以他点头道:
“那就按军民卫的征兵办法,在所有军民户的男子成丁后,都征调去服役。”
“但是年龄要放宽一些,提高到加冠的二十岁,只有加冠的男子不够当年的征兵数额时,才能征召更低龄的士兵,但是不能低于十六岁。”
“如果数量足够,可以让一些不方便从军的人延期。例如学堂的学生,就能延期服役。”
“对学生、独子、有疾病的人都要给出优待,制定相应办法。”
简单说了一下征兵原则后,朱由检补充道:
“十丁抽一的原则,还是要继续维持,不能高于这个比例。”
“否则京城的军民户负担太重,不利于他们生活生产。”
“你们觉得,京城每年征多少兵合适?”
“有什么办法能让城内的卫所,每年至少征到五千人?”
“总不能一座北京城,一年都征不到一个卫吧?”
费尽心思调整军制,朱由检当然不能让它成为笑话。